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两名杭州职场女性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
在上个月被意外打破
好在经过及时治疗
她们都恢复了健康
而如今,她们又完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作为康复者捐献血浆
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口述人一*女士
30岁
单位员工
高烧不退后我硬撑了5天
结果出来,阳性
1月17日,我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担心是流感,医院看病。
当时验了个血常规,医生看看血象还好,说是病*感冒,也没有给我开药,嘱咐我如果高烧要吃退烧药,就让我回家了。
因为家里孩子小,我还是很注意防护的,怕感冒传染她,就在家戴口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小孩和老人睡。现在想想,当时这一点非常正确,没让家人受到感染,真是太庆幸了。
高烧不退,我硬是在家撑了5天。
这期间,手机里看到有关新冠肺炎、武汉的新闻,心里不免有些担心。1月21日,一个坏消息来了,另一个同事CT做出来,情况不好。
我觉得在家更危险,就医院。
当时我心存侥幸,大概率我应该是中招了,可还是抱有1%的幻想。晚上10点,我直接去了浙大一院。去的时候,我怕家里人着急,医院检查下,直到办完住院手续才告诉他们。
那时候,发热门诊里的医生护士已经穿上了白色的防护服,心里确实有些害怕。大约是凌晨的时候,护士告诉我,核酸检查和CT结果出来了,阳性。
家人和我都挺乐观
挺过最难的2天后,慢慢好起来
治病期间,我最担心的还是家人。
好在我们家人挺乐观,从住院到出院,我们每天3次视频通话,老人给我看孩子玩耍的视频,他们从不问我今天有没有好一点,就是单纯陪我聊天,说说家里好玩的事;我也不问他们今天体温多少,有没有感觉不舒服,大家就这么相互扶持走过来。
我后来回家,他们才跟我说,哪有不担心,明明心里怕得要命。
而我自己那时候的情况,也在一天天好转。
中途有两天,喘不上来气,血氧饱和度比较低,离不开氧气。当时我还跟同事开玩笑,我会不会被推进ICU……当然跟家里人视频的时候,我还是摘下氧气的,怕他们担心。
挺过这两天,慢慢开始好起来,整个人都感觉轻松起来了。
连医生都说,毕竟年轻,这么快就恢复了。还有心态很重要,我一直蛮乐观。
病好后的煎熬,每天都想回家
我认识医生护士的每一双眼睛
我大概住院10天左右,就恢复正常了,但医院很谨慎,还是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测。
感觉病好了,才是最难熬,每天都盼着自己能早一点回家。
医生护士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隔着防护服和护目镜,我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我认识每一双眼睛。
他们真的很不容易。有一次我跟一位护士聊天,她很年轻啊,比我小好多岁,因为在隔离病房工作,一直没办法回家。她说,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都不敢喝水,还有人会垫尿片,眼罩上都是蒸汽。
有一次,一位护士给我“扎针”,我问她,“你能看到我的血管吗?”
我这个人血管很细很细,当年怀孕时候没少受过罪,经常找不到血管,多扎几针是常有的事。
护士说,“我看不清。”“那你怎么一下子就扎准了?”看着她的眼睛,我知道她笑了。
病号饭,你知道,很清淡的。我前期没有胃口,后面慢慢开始恢复食欲,就围着护士后头,提一些不合理的小要求:有没有泡面啊?火腿肠也行?给我们弄点好吃的吧?
其实都是垃圾食品,但是真的太想念了。
护士竟然真的给我们弄来了,一碗老坛酸菜泡面,太好吃了。
出院后的第一件事
我捐献了血浆
回家那天,医院大门,阳光太温暖了。
进家门,女儿叫了一声妈妈,就像是我平日里出了一趟差,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对我和我们家来说,这15天的经历,永生难忘。
后来看到新闻里说,康复者的血浆很有用。我们大家还开玩笑说,我们有抗体,面对病*我们能横着走,血浆还能救人。
第二次去复查的时候,专门问了医生,医生也很鼓励我们去捐献。
很快,我就收到了浙江省血液中心发来的短信回复,说我的血液检验合格,可以用于病人救治。我是悄悄做这个决定的,没敢告诉我妈,说了她肯定不同意。血液检验合格了,也是一个惊喜,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现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疫情赶紧过去,大家都能平安。
口述人二小王
24岁
单位员工
听到确诊结果
我“哇”地一声就哭了
到了1月22号晚上,已经在隔离中的我叫了外卖,吃之前量了量体温,37.3度。社区知道后赶紧让我去浙大一院做检查,那份外卖也没吃上。那天晚上,我最后也没能回家,在医院的隔离病房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到病房里给我检查体温,手边电话突然响起,对方自报家门,是疾控中心的人。
那头说,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我是阳性。
电话打完,等医生离开病房,我“哇”一下,在病房里就哭了。
“你的体温是好的”
医院最爱听的话
我知道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之前也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不会有事的,没想到这还真发生在我身上了。
这事情我跟家里人瞒了几天,但肯定是瞒不住的。后来家人跟我打视频电话,一医院,我才一五一十的说了。我也说,一定要重视防护,千万别外出拜年了。
但说出来之后,感觉好多了。加上配合医生治疗,每天按时吃药,低烧的情况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那几天,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次检测完体温,听到护士跟我说,“噢,你的体温是好的。”这句话,我愿意每天都听到,听一万遍都不会觉得烦。
元宵节那天,医院给我们送来每人一碗汤圆,我当时特别感动。除了吃上汤圆,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我第二天就能出院了。
护士问谁愿意捐血浆
所有人都报名了
出院前,一批“病友”在沟通群里转发来一条新闻,说治愈患者献血浆,能够帮助到一些危重病人。说到这个话题,大家都很积极。
在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像我们这样的治愈者,血浆还能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重症患者。
巧的是,后来护士长发了一张别的群捐献截图,问有没有人也愿意捐献血浆?
这话一发出来,群里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陆续“艾特”她,说要报名。
我也是。
其实从小到大我都没献过血,不是说自己有多害怕,而是我觉得献血的环境,流程什么的,总有点担心。
但这一次,我觉得献血浆真的意义很大。
从小没献过血的我
准备给危重病人捐血浆
昨天,医院告知我,可以捐献血浆了。
我赶紧把这件事和下城隔离点的负责人说了一下。负责人很支持,说我们尽快安排好。
去医院路上,直到走进献血室之前,其实我还是有些紧张。医生跟我说,新冠肺炎康复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虽然献血浆有一定门槛,要满足许多献血条件,但作用也更加大,能帮助到肺炎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
更让我觉得惊讶的是献血的环境。现场一尘不染,医生要求所有人都穿上鞋套,医生也穿着我熟悉的防护服,整个过程也比我想象中都还严谨,那种专业的感觉,一下子就让人放松下来。
医生和我说,“根据身体状况,建议你捐毫升的血浆。”我点点头。后来拿到捐献感谢信的时候,我看到右下角的标注,才知道自己是杭州第十个捐献血浆的康复者。
捐献完之后,我才和家里人,以及关系好的朋友说了我捐献血浆的事。他们的支持,也让我有了底气。
回到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了红枣、水果、牛奶,和我说,“小王,你好像是下城区第一位捐献血浆的人哦。”
我想了想,跟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准备好捐献第二次了。”
记者孙钥李维和
通讯员魏婷高亮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