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陕西科普,作者小科
陕西科普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使公众享受便捷、趣味、丰富的科普大餐。
冬季气温低,最容易着凉
加上最近流感肆虐
就更容易感冒了
感冒后有人选择去看医生
有人选择自己吃药
还有人硬抗
.......
感冒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关于它的误区却有很多。譬如,吃错了感冒药,可能会有肝脏损伤的风险等等.......
今天就来看看,你的感冒药吃对了吗?
什么是感冒?它和流感一样么?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俗称,是指各种病原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侵犯鼻,鼻咽及咽部)的急性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各种病*和细菌均可引起感冒,其中90%以上由于病*感染所致,10%由于细菌感染导致原发性上感,但病*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还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
普通感冒主要是由鼻病*、呼吸道合胞病*、冠状病*、腺病*等病*感染所致,少数由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所致。
而流感,通常是由流感病*或者副流感病*感染所致。
感冒药的7个“不”
吃药不能预防感冒
为了避免被传染感冒,不少人会先要吃点药预防一下。
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药物能预防普通感冒,感冒药也不能预防感冒。
最好的预防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多锻炼、保证睡眠、饮食均衡等。
此外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流感,但要注意,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对普通感冒没有预防效果。
吃维生素C不能预防感冒
有传言说,多吃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因此维生素C备受青睐。
其实,常规剂量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感冒。
大剂量服用有可能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大剂量的维生素C同样有造成中*的风险。
所以,别乱吃药。
感冒药不要混着吃
感冒药可以缓解头痛、发热、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让我们不那么难受。
有些人可能会想:我几种药一块吃,应该能好得快一点吧?
大错特错!感冒药成分复杂,而且很多感冒药里会有重复的成分,随意混用会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
拿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打个比方,它是用来退热和缓解疼痛症状的最常用药物,常规剂量使用安全性好。
一旦超量使用,真的会有可能造成肝脏损伤的风险,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
不要自己增加药量
除了混着吃外,不少人还会自己增加药量,以为吃得多就能“加速痊愈”。
错!感冒是有固定病程的,吃不吃药都需要一周左右的恢复时间。擅自加大药量并不会好得更快,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吃药是最安全的做法。
开车前,不要吃含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
春节是出行高峰,不少人会开长途车回家,如果这时感冒了,吃药时一定要当心。
抗组胺是很多感冒药的常见成分,主要用来缓解鼻塞流涕症状。但是它通常有一个副作用:嗜睡。
感冒时,吃药后混混沉沉睡一觉很不错,但是如果在高速上开车犯困就太危险了!
常见的抗组胺成分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药品说明中会注明。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辨别方法:看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一项有没有“嗜睡”。如果有,开车前就别吃这类药了,换成不会犯困的来吃。
不要用柴胡注射液给孩子退烧
小时候感冒了,十有医院打柴胡针。
然而,就在去年5月,国家药监局在新发布的《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中明确要求在“禁忌”一项中须注明“儿童禁用”。
因为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应避免用在儿童身上。
全世界公认的安全系数高的儿童退热药物只有两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宝宝可用),另一种是布洛芬(6个月以上宝宝可用)。
这两种药物在常规药店都能买得到,家长可以根据医嘱或说明书给孩子服用。
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复方感冒药
美国儿科学会以及多国的主流学术届都曾经明确指出,不建议四岁以下儿童吃复方感冒药,原因是没有证据显示这类药物对孩子来说是收益大于风险的。
而且,正如前面所说,感冒药并不会让孩子好得更快,只是让孩子好受点。
专家更推荐: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此外可以用生理海盐水帮助孩子清洗鼻腔,缓解鼻塞流涕等。
如何预防感冒呢?
注意保暖
研究证实,感冒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值关系最大,感冒发生的概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及温差有关。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身体容易着凉,使得身体免疫力处于易攻状态,各种病*往往容易在此时乘虚而入,以致感冒。
因此冬季衣着需注意防寒保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