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昼夜温差比较大,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现娃的脚都是凉的。我们经常说,入冬后,寒气升,泡脚驱寒,消除百病。有经验的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泡脚了。
冬天,气温低下,脚部血管收缩,血液流速和流量减少,俗话说得好,“中药泡脚,胜吃补药”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经脉聚集处,踝部以下有60多个穴位,多泡脚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我的一个中医朋友给我说,幼儿泡脚也是有讲究的,方法不对反而会增加体内的寒气,他给我介绍了泡脚的注意事项。
给孩子泡脚注意事项: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冬季给孩子用热水泡脚,可以温通经脉,促进肌理开阖,祛风散寒,补阳正气。
1.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适合泡脚
人的脚是由26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骨头组成的,彼此间借助韧带和关节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向上凸的弓形——足弓。足弓主要为了缓冲行走和跑跳时对机体的震荡,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种功能不健全、不稳定,如果长期用热水给儿童泡脚,会给神经、血管的功能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频繁的泡脚或烫脚更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扁平足。
足弓对人的运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育不良,容易造成脚部畸形,还可能导致脊柱弯曲变形。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足弓还没有完全形成,骨头和关节弹性较强,足弓不明显,一般到6岁才能定型。
足弓发育不良以及扁平足的孩子,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孩子在走路、站立过程中容易疲劳,脚部容易酸胀,导致走路姿势不稳、运动容易腿部发软甚至受伤。
2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通过晒太阳、揉脚丫的方式取暖,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泡脚保健。
我们家当当5岁多了,我们泡脚的时候,给他泡脚时,他总是吵着水太烫。中医认为,孩子在6岁前,不建议经常用过热的水给孩子洗脚,更不建议用热水给孩子长时间泡脚。
婴幼儿对水温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对很多成年人来说,刚好的水温却可能烫伤孩子。
2.泡脚的时间不要太长
有的家长晚上一吃完饭就给孩子泡脚,其实,空腹或者吃饱饭后,不宜给孩子泡脚,建议在饭前或者饭后一个小时才泡脚,最佳时间是在睡觉之前一个小时。
泡脚的时长也要掌握好,2—5岁的孩子,建议泡脚时长5—10分钟;5岁以上的孩子,建议泡10—15分钟。
3.泡脚不要太频繁
孩子的足部并未发育完全,不宜每天泡脚。如果每天泡脚发汗,毛孔扩张发汗过多,也可能导致孩子损耗阴津。
多度泡脚可能会导致“热气上火”,偏阴虚的成年人也不宜经常泡脚。
保健性质的泡脚,一周不能超过2次,治疗调理性的泡脚,连续泡脚2—3天即可。
4.泡脚水温度不宜过高
为宝宝洗脚,水温和水量有讲究,一般使用温水,夏天在38—40℃之间,冬天可在45℃左右,水温不能太高,因为太高的水温会烫伤脚部的皮肤,轻者会发红,重者会起水泡。经常会有因为水温过热,皮肤被烫伤的情况。
水量以没过整个足部为宜,浸泡3—5分钟即可。洗完捏捏脚,有助睡眠和生长发育。
5.太饱或者太饿的时候不宜泡脚
泡脚会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如果过饱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如果太饿的时候会导致头晕等症状。
6.患有脚气的人不宜用热水泡脚
脚气是真菌感染,用热水泡很容易加重感染,如果脚部有炎症和疾患的朋友也不适合用热水泡脚。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生姜含有的“姜辣素”,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使毛孔张开,排出体内的病菌和寒气。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用生姜泡脚的好处颇多,可以驱寒,治疗感冒,保养肾脏,减轻风湿和关节炎的病症,绝对是冬季最方便省钱的保健绝招。
适当用温水浸泡洗脚,能使足部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洗完后捏捏脚,能够舒活筋骨,增强抵抗力,促进宝宝睡眠,有助于其生长发育。
2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养成4个小习惯,平均分数95以上
为啥让孩子学前识字?资深小学教师说出这三个原因,家长要清楚
脑科学研究发现,孩子掌握1个方法2个技巧,成为尖子生不是难事
给儿子带娃后,才明白一件事:“这样的婆婆带孙子”被全网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