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鱼茵茵
在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父母问题的存在,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爱是父母给的,问题也是父母给的。问题的背后都是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问题的产生也是来源于家人。
1、理解孩子情绪,化解孩子的焦虑,才能成为好家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总是希望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孩子,很少倾听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在生活上我们虚心照料,生怕孩子冷了、饿了、磕磕碰碰了,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
邻居老黎家有个六岁的孙子,是我们那一片出了名的捣蛋孩。老黎生两个儿子吃了不少苦,所以舍不得让孙子吃苦。她叫孙子叫祖宗,每天三餐饭都是追着喂的,孩子有时候说吃饱了不要再吃了,老黎觉得孩子运动量大,一定要把碗里的饭吃完。她每次最骄傲的就是孩子能吃一大碗饭,有段时间孩子好像不消化,总是吃不了多少饭。这下可把老黎担心坏了,带医院检查了一通回来说孩子吃积食了,平时不要再让他吃撑了。老话讲:“七分饱,三分饥”,是有道理的。网上还有一句话叫:“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医院去,很多孩子感冒发烧都是穿多了衣服,运动量大没有及时脱衣服而感冒的,很少有孩子是穿太少衣服冻感冒的。
对待孩子我们不能过多的娇惯,但是合理的情况我们尽可能得满足孩子。
父母的情绪和行为,
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发育。
我原来教过一年幼儿园,但凡那些脾气暴躁的孩子,心里都很焦虑,只要有点不顺就爆发。这样的孩子看起来脾气很不好,好像都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长平时没有花时间倾听。凌志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女娃,在幼儿园开始过来什么都好,吃饭小便都是自己解决。后来家访才知道,她的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生了弟弟,没办法带两个,所以她还没到年纪就算了幼儿园。她妈妈平时一人带俩,很少有耐心对她,所以她习惯用发火和哭泣来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会来处理她的问题。她妈妈说:“以前孩子挺好的,就是弟弟出生之后我也没时间管她,所以脾气大变样”。孩子是多么聪明的人,她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