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黑天鹅”事件,让“中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以往,国外人对“中药”嗤之以鼻,曾经带着:“从一堆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未知‘物质’,居然能治病?”“太没有科学依据了吧?”等一系列质疑,如今也有越来越多人“心服口服”了。
其实,在我国近代每次“大疫”中,都有神奇的“中药”踪影。从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到年非典,板蓝根一度被称“神药”,“挽救”了“众生”。而生产它的杨子江制药,在中药行当里已深耕近半个世纪,成长为一只“药业巨鳄”。如今,市值亿,却不上市,厂房豪华如故宫一般,扬子江的创立者叫徐镜人。
老老实实做实业
如果扬子江制药在股市上,可以想象也是一只传奇的“牛股”。可惜我们还无缘见证这一“奇迹”的时刻。因为徐镜人在创立之初就坚持:不玩弄资本,老老实实做实业。徐镜人,生人,江苏泰州人,当过兵,从部队复员回来后,分配到了泰兴口岸镇仪表厂。
年,不满意稳定的“铁饭碗”工作,徐镜人辞职下海,几个人、几口缸,创办了一家制药厂。或许是军人本质,让徐镜人在创业路上更加注重“实干”。为了干好这份事业,徐镜人吃苦任劳,还到安阳制药厂去学习。学成归来后,自己苦心研究了出了“板蓝根”颗粒。
可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年,国家整顿混乱的医药行业,出台政策取消镇办制药厂。在命运的节点,在市场反响不错的“板蓝根”拯救了徐镜人的制药厂。据说,时任扬州市委书记,因为喝过“板蓝根”,十分认可这款治感冒“很灵通”的中药,叮嘱必须留下“板蓝根”。
因此,徐镜人的泰州口岸制药厂才有机会,由“镇办”改为县办,年,更名“扬子江药业”,产值达到万。
一场“灾难”让板蓝根“火遍”全国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历“劫后余生”的扬子江药业,在年,成功地向“国人”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一年,上海爆发严重的甲型肝炎,据公开显示的数据有30万患者。传闻板蓝根可以预防甲肝,板蓝根成了“救火神器”被抢购一空,正如年疫情大家抢购连花清瘟一样。
当年,杨子江药业接到万包大订单。徐镜人带领工人加班加点地来完成任务。板蓝根在一夜之间也火遍全国,年扬子江药业实现产值过亿,昔日“小作坊”逆袭成“药王”。
创业路上总是充满了荆棘,有些创业者把荆棘当作“重启”的机会,有些却被“荆棘”扎死了。年,徐镜人遭遇“职场瓶颈”,被迫离场。三年后,他带来了更厉害的“武器”,多款知名“神药”。
离开的三年间,徐镜人访遍中国有名的老中医,向他们讨教寻求合作。年,利用现代科技制造出“胃苏颗粒冲剂”,这款药剂的配方来自“中医泰斗”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教授。董建华教授一生致力于研究脾胃病的辨证论治,“胃苏颗粒冲剂”的成功将董建华教授毕生心血,发扬光大。
至此,杨子江药业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年,杨子江药业以80亿销售领衔中国制药行业冠军,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蝉联冠军。
现代科技引领“老中药”发展
多年来,中药发展一直受制于“科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扬子江药业年成立了中药研究院,致力于中药科技化研究。年至年间,每年投入研发在10亿元以上。
年,杨子江药业提出了,整合中药资源,打造龙凤堂中药产业园,建设国内最大的中药生产智能装备与自动化系统,形成中药制剂生产全流程智能制造体系。这一举措,让中药制药流程变得清晰、可控。
为了从源头把控中药材质量,按照国家规范,扬子江药业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包括板蓝根、黄芪等中药在内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多公顷。至此,扬子江药业逐渐实现了从源头到产品的全产业链。
科技的助力和全产业链的打造,引领扬子江药业的“腾飞”。年,杨子江年营收突破亿。年,杨子江药业市值亿,年10月20日,徐镜人身价达到亿。
如今77岁高龄的徐镜人,还在杨子江药业的董事长职位上坚守,他的儿子徐浩宇已是公司副董事。但徐浩宇与“老爸”不上市的观念不太认同。不知道,未来杨子江集团能否在二代掌门人手中,继续辉煌,会不会走上市之路?都将成为我们期待的话题。
对于杨子江集团,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小编探讨。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