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偃月探花烟草对于人体的危害,相信大家都已经是耳熟能详了。烟草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略知一二。烟草对于烟民的诱惑力,相信朋友们都心知肚明。对,这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事物,它的存在由来已久,它的威力不容小觑,它的魅力更是无与伦比。从我国对香烟的法不禁止,到社会上的无烟室,无烟场所,再到区域吸烟区的烟雾缭绕。
图文无关,侵删从朱元璋颁布“吸烟者死”的圣谕条令,到民间依然吸食者络绎不绝。从英国十七世纪皇家议会禁烟办公室下定决心修订“禁烟法案”,到该办公室里的议员们自己都在吞云吐雾;烟草的吸引力之绝由此可见一斑。或者我们可以称其为合法但不合道德?貌似也不太恰当。记得很早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上记载,烟草最早被发现是中南美洲一个部落的酋长女儿得了怪病,久治不愈,昏迷不醒,偶然有一次被一种奇妙的烟雾给熏醒了过来,这种烟雾就是烟草燃烧产生的,于是后来人们开始逐步发现,认识和开发香烟。因为吸烟是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讲跟道德毫无关联,只要你不当着孕妇,儿童,老人,长辈,病患的面抽,不在无烟场所抽,不在易燃易爆区抽,爱抽多少抽多少,除了老婆没人拦着你。但问题是,你自己的肺受得了吗?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某些专家的建议,建议到香烟价格普遍提高,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烟民和准烟民的消费。仔细想想,我建议这种专家不能活太久,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氧气。我只想说,想抽烟的人你就是把价格定到一万一包,也还是会想办法去抽。不想抽烟的人,你就是白送给他,他也不会去抽。所以这种建议等于废话。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戒烟这个话题。笔者本人也抽烟,并且也有过戒烟的打算和行动,均以失败收场。我抽得不多,但是想抽的时候必须有,不然会不安,焦躁。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感个冒都可以把烟戒掉的人,因为我自从会抽烟以来,无论是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咳嗽怎么的,烟,一直没断过。哪怕夹在手上不抽,也要点上让它冒着烟,这样心里才踏实。我也很佩服那些说不抽就不抽的人,相当的狠,我知道百度上有个贴吧叫“戒烟吧”。里面很多资深老烟鬼每天来进行戒烟打卡,互相交流探讨戒烟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有的说,自从不抽烟,精神好了很多,饭量大增,体重也上来了。有的说,自从不抽烟,眼睛视力好了很多,记忆力,思维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有的说,自从不抽烟,皮肤变得光滑有弹性,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有的说,自从不抽烟,烟钱省下不少,但是喝茶厉害,比吸烟还费钱。有的说,自从不抽烟,酒量变大了,动不动就要三五瓶,但是能坚持不抽烟,心里面感觉很高兴。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总之一句话,戒烟一时间好像成了种时尚运动。没想到,抽烟大家攀比,现在戒烟也是一样的攀比。众所周知,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咖啡有咖啡文化。那么烟草,自然也有香烟文化。香烟之所以难戒,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香烟文化。其实烟民吸烟,取决于生理上的依赖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来自于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就是完全犯烟瘾需要尼古丁来嗨皮一下的那种感觉。心理依赖范围就广了,等公交车时候,来一根。朋友见面,来一根。红白喜事,来一根。网吧上网,接打电话来一根。妹子面前装X耍酷,来一根。写作看书,来一根。维护人际关系,来一根;等等等等。就是没有烟瘾上来,但是就是消遣无聊或者要应酬,这就是心理上的习惯性依赖。各位试想一下,电影桥段里面,蓝色的深夜,一名黑色风衣黑色礼帽加墨镜的侦探倚靠在路灯杆旁边,指间猩红的烟头在风中闪烁,随后他用脚猛踩一下丢到地上的烟头把衣领竖起来跨上摩托绝尘而去,这是种什么感觉?那如果把它的烟头换成瓜子或者黄瓜或者甘蔗呢,又会是什么效果?那肯定是带给观众的视觉刺激成了天壤之别。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是吸烟的,影视剧里面的形象常常是手夹两寸卷,决胜千里外。吞云吐雾间,九州已自来。还有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民族魂鲁迅先生,其人亦是烟不离手,同诗仙李白的斗酒诗百篇一般,鲁迅先生也戏称抽烟可以增加写作灵感。还有电视剧上面和现实中也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个从不吸烟的人,生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或者难过的坎,都会破例去买包烟来抽。连周总理都问下属破天荒地要过烟。不过科学事实证明,香烟中确实含有让人镇定情绪,舒缓紧张的成分。男人不管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不如意,没有什么是抽根烟解决不了的,点燃香烟在烟雾中将思想铺展,把乱绪归零,扔掉烟蒂把信心拾起,将明天展望。一切苦难都在尼古丁的麻醉里,变得云淡风轻。
图文无关,侵删人们对香烟最大的恐惧就是肺癌,其次是某些火灾的引起和导致胎儿畸型的发生,然后才是金钱开支上的考虑。很多长寿老人表示自己吸烟,也有不抽烟的人患上肺癌的实例。这就增加了人们的侥幸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事无绝对”,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及时行乐。该吃吃,该喝喝,该抽抽,该玩玩。尽管香烟的包装盒已经有了飞跃性的革命,全部印上了“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但这几个字对于老烟民来说,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因为在病痛找上门来之前,烟草对于烟民的诱惑力是非常强大的存在。大多都抱着“抽一支是一支,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丝毫意识不到逐步靠近的危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用来形容烟草对于人体的侵蚀作用,也十分恰当。上面说了这些话,并不是提倡大家去抽烟,也不是说抽烟的危害有多么大。因为说实话,烟草的危害如果像鹤顶红和含笑半步颠那样,估计政府也早就把它给禁了。笔者只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一波,烟民抽烟的动机,香烟难以戒断的本原和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率。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不少戒烟失败复吸的例子,也见过相当多资深烟民彻底戒烟成功的例子。别人不清楚,就我自己而言,是挺佩服那些戒烟成功的人,因为上面说了,香烟之所以难戒,不止是来自于身体对它的生理依赖,更多是来自于精神上对它的心理依赖,即“香烟文化”。香烟的上瘾性大部分是出于好奇心尝试了第一次,百分之七十的烟民表示自己是十几岁的时候感觉抽烟的动作很酷,是一种模仿心理,百分之十的烟民表示自己走上抽烟赛道是因为当初为了追女孩子而学的抽烟,这个理由还真是奇葩。初抽时候烟草味道苦苦的,还呛喉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第二次再抽苦涩就会减少,第三次持续减少,第四次隐约有了回甘,第五次入肺上头,竟然有了快感,然后这种快感被身体记忆,于是有了后面的烟瘾。这时候再想戒掉,已非易事了。我见过有的人为了戒烟,生喝泡过烟头的茶水,也见过有的人为了戒烟,吃干辣椒,当然也有买戒烟药的,效果不太理想,都复吸了;并且比之前更猛。也有通过拼命喝茶叶和咖啡把烟成功戒掉的,也有吃零食把烟戒掉的,也有喝酒把烟戒掉的。也有为了追女孩把烟戒掉的。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有人怎么抽都不上瘾的,也有人染上烟瘾之后可以长时间不抽的,那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烟民在有了烟瘾之后,鲜有人超过三天不抽烟的。绝大多数烟民都是走的正常化路线,即要抽烟的时候,必须有,有烟的时候,必须抽,早起,饭后,去卫生间,入睡前,这几支烟是绝对要到位的,其他时间抽不抽则视具体的情况而定,方便的话就多抽,不方便的话就少抽。总之要戒断对香烟的依赖,需要极大的自制力和决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怎么会有人说能把香烟戒掉的都是狠角色,也就是对自己极狠,还戏称不能和这类人做朋友,说他连烟都能戒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当然这只是一句戏言,当不得真。毕竟每个人的心境和定力都不尽相同,别人能把烟戒了,是好事。也有不少朋友提出的口号是“节烟”而不是戒烟,意思是烟戒掉是不切实际的,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危害那个东西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忍着不去抽的难受也许远远大于了其本身对身体的危害性,那还不如去抽。
图文无关,侵删但不多抽,控制数量,尽可能地降低危害机率,也就是所谓的“节烟”。我本人就是“节烟”主义的拥护者。我感觉抽习惯了有时候不抽真不行,除了生理上的快感依赖,还有精神上的心理依赖,比如在一个阴晦的天气里,房间里非常潮湿,天色很阴暗,这时候不管是吃瓜子还是嚼口香糖吃零食都达不到驱除湿邪之气的效果,那还是点上一支烟,看着烟雾飘飞腾升消散,仿佛满目的阴晦之气也都随之无影无踪了。烟草板块对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岗位就业的影响相当巨大,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法不禁止的东西,从法律层面无法杜绝也就无法阻止它的区域市场正常流通。自然也无法干预它的正常售卖,提价来奉劝烟民戒烟这个梗大家笑笑就好,所以这就考验了欲戒烟烟民的自制力和决心毅力。抽还是不抽,戒还是不戒,是斩钉截铁还是优柔寡断,是破釜沉舟还是暗度陈仓,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完全取决于自己了。有些烟瘾人士表示,有时候真的抽得想吐,那一刻就下定了决心要戒掉,上帝来了也没用。但是过了两三个小时之后或者吃了点东西之后,就又想抽了,就说抽完这包不再买了,发誓。但是这一包真的好耐抽,抽了两年还没抽完。或者,再发个誓吧,我发誓上次发那个誓不算。在座的各位朋友有没有见过资深烟民戒烟的经历,或者自己戒烟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另外对戒烟这个话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不妨探讨一下,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侵删。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