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晴子跟我说,他家的宝宝死活不愿意出门,怎么劝怎么哄都没有用,不喜欢吃的东西也是怎么说都没用。如果硬逼着他吃下去,说不定过一会就会吐出来。她现在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特别痛苦觉得养个孩子咋就这么难啊!
是啊!养个孩子咋就这么难啊,这句话想必大多数的宝爸宝妈们都说过吧。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没有经验又诚惶诚恐,生怕自己一个照顾不好就对不起孩子。完全处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状态去养育一个孩子。
晴子就是这样,她十月怀胎很艰难才把孩子生了下来,因此并不打算要二胎。就这一个宝宝,自然所有的爱都要全部给他。像其他宝宝小时候都在安分的坐在餐椅里等着妈妈喂食时,晴子的宝宝一到吃饭就满屋子乱跑,从不愿意乖乖吃饭,就算坐在餐椅里,只要吃到他不喜欢的就会吐出来。晴子对此觉得宝宝还小呢既然宝宝不喜欢吃,那就给宝宝喜欢吃的东西就好啦。
就因为这个心态,现在晴子的宝宝七岁了,还是从来不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儿。坚定的不吃就是不吃,不做就是不做,无论谁劝怎么说都没有用。
对此晴子仍然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晴子的宝宝因为挑食所以身体不太好,又不喜欢运动,更是经常生病感冒,一生病晴子为了宝宝快点好起来,也就只能依着他只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此循环往复,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晴子一样的心态呢?什么都想要给宝宝最好的,尽可能让宝宝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他可以健康优秀的长大。可是很多时候结果却是和自己当初的预想天差地别。
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孩子其实需求很多,而我们匆忙的工作生活,让我们觉得我们亏欠了孩子很多,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给他最好的,以期弥补自己心中的亏欠。但真的不是我们觉得是在对孩子好就是真的好。
我们养育孩子也应该有一些规则感和仪式感,就像是晴子的宝宝,如果当初晴子可以给她的宝宝建立好吃饭的仪式感,也许晴子的宝宝就不会挑食。如果晴子可以给她的宝宝建立行为的规则感,也许晴子的宝宝就不会只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宝宝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察言观色的人,他们会很精确的判断妈妈脸上的表情,判断他们作出的举动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就像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如果宝宝一哭妈妈就会抱他,那下一次宝宝想要妈妈抱时就会用哭声引起妈妈的注意,得到妈妈抱自己这个反馈。
晴子的宝宝也是如此,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只要不吃吐出来,妈妈就会给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只要自己不做,妈妈也不会一定强迫自己去做,那既如此就算你我是晴子的宝宝,大概也会选择只吃喜欢的东西,只做喜欢的事。
孩子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他们所有的世界观,行为习惯,爱好偏向,其实都是在爸爸妈妈的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我们最好的爱不是一味的宠溺顺从,而且有尺度有原则的给宝宝最好的。
最好的爱是不纵容,别为了弥补自己心里的歉疚,误了孩子的一生。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雲兮l)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