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无手书法家张文佑的励志人生
TUhjnbcbe - 2025/1/19 17:25:00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dbfzl/250114/j8v0108.html

张文佑,字德辅,号月台经生,法名一觉。河南襄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定居泉州,于承天禅寺抄经弘法。精研楷、行、草、隶,尤以小楷取法魏晋而独具一格。

“有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励志?4岁因触电失去双手,10岁以口捉笔学书法,17岁起四处漂泊,睡桥洞……悲惨的命运并没有使他妥协,历经30余年的不懈努力,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去看看他是怎么挥毫泼墨的吧!”

好朋友也是书法爱好者吴先生经常这么说,让我很想亲眼一睹这个断臂人士如何靠嘴成为书法家!

历经磨难,书写坚强人生。他就是断臂书法家——张文佑,在泉州承天寺抄经为生,自幼双手截断,却能以书法自立,生活得如此的从容自信。

这其中经历了多少的磨难?这是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

写字、抄经使我获得了快乐、自信、尊严、荣耀、幸福,进而修行领悟人生。

自小失去双手,浪迹天涯,卖字为生,辗转于不同城市,大半生饱尝漂泊之苦,生活真正得以稳定下来,是在“此地古称佛国”的泉州承天寺。

嘴怎么能写好字?

看到记者满脸的疑惑,张文佑笑着说,“我虽然没有双手,可是生活完全可以轻松自理。”

带着好奇,日前记者探访了泉州承天寺,张文佑的创作室位于寺里一间简陋的厢房,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很是清静。

彼时,张文佑正枕着残臂,口含毛笔为朋友题字,只见他口衔着笔,提按使转,收放自如;枯湿浓淡,运用合宜;疾徐苍润,不偏不倚,一会功夫一幅蝇头小楷、与佛教有关的书法精品就告成,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

“走,咱们泡茶去!”刚入座,张文佑就熟练地开启了泉州普通人家的待客之道:烫壶、烫杯,冲泡茶叶,高高举起茶壶给每个杯子斟茶,再把一杯杯热茶稳稳地端到客人面前……全程都是用短短的双臂夹击完成的。

日常生活中,他能自己用短短的手臂敏捷地关门锁门、斟茶倒水、上网打字;手机响了,能利索地拉开挎包,夹出手机通话。那天泡茶采访期间,他还时不时夹起智能手机,用双臂敏捷地刷朋友圈,点赞、回复,动作很溜……

“所有与文佑接触过的人,都不太会把他当残疾人看,积极、乐观、自信,从身体到心理都十分健全。”那位找文佑题字的朋友补充说,“文佑与佛有缘,泉州承天寺向愿大和尚很关照他,为他解决生活费用,还给他安排了住房和创作室。

文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娇小的妻子陈丹是杭州姑娘,生有一女,上初中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挺美。”

在江浙漂泊20多年,怎么就在泉州定居了呢?

“我是循着弘一法师的足迹来到闽南的。泉州四季如春,文化气息浓厚,禅寺林立,古称佛国!不但适合修行,也有益于书法艺术的不断提升。使我为之陶醉和向往!”张文佑一脸满足地答道:自年来泉州后,全家人都爱上了这座城市。

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打太极,锻炼身体,然后写字看书,抄经是主业……闲暇时跟法师、师父、书法爱好者一起品茗闽南功夫茶、话仙,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张文佑很享受现在的泉州生活,一边抄经弘法,一边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书法,用口中之笔养家育女,其乐融融。

然而,这一切背后,“真不容易”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也是最贴切不过了。

佛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4岁因触电失去双手,无意间走上书法之途,所幸没有坠入街头艺人的江湖书法窠臼;机缘下,得到了多位书法名家的悉心指导,以口捉笔,掌握到了比常人的手还要灵活的艺术表达路径。

年,张文佑出生在河南襄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4岁那年,跟小伙伴跑到村子附近的水电站旁边玩耍,误碰高压电,不幸失去双手,两臂各仅剩肘上一段,人生从此改写。

“七十年代,农村人全靠劳力吃饭,对残废,多是歧视的目光。”从记事开始,张文佑的童年,看到最多的是一些村民的白眼;听到最多的是母亲的叹泣声。

张文佑和书法结缘是10岁那年春节,他和一帮同学在许昌城街上玩耍时,偶然看到了一位老先生在街头写对联。“老先生不仅字写得好,对联还卖得很快。

从那一刻起,我就想如果自己也能写书法,是不是就可以养活自己了?还可以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站在摊子前,张文佑看得入了迷,伙伴们都走光了竟然毫不知晓。

对此家人极不赞成,但更大的困难还是自身。

“第一次用嘴衔毛笔写字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一会儿就累得脖颈酸痛、头晕眼花,别说写出像样的字了,还把纸张弄得满是口水,浪费非常大!”张文佑回忆说,一沓纸很快写完了,但连写字的边儿还没摸到。

为了省钱,就用毛笔蘸着水在石板上练字,后来毛笔也写秃了,就叼着筷子在沙地上写。那几年,他嘴里的溃烂就从来没有痊愈过——都是磨的!一年多后,字有了一点模样了!

12岁那年,哥哥托战友带张文佑去见襄城县的书协主席耿春林,拜他为师,从此开始了正规、系统的书法研习。

耿老先生菩萨心肠,尽管从没教过这样的学生,但还是殷殷嘱咐了几句:

第一,练书法是个苦事,你更得比别人多吃十倍的苦,要走这条路,首先得认这个命。

第二,先练草书,耿老先生是明白人,先练草书,不是好高骛远,是为了让张文佑脖子“打开”。平常人写字靠手腕,张文佑写字得靠脖子,脖子能打开,路就走得下去。

第三、学书法最重要的是思想,学技法很容易,但老先生一直告诫张文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读书。

“每次老先生都让我先背唐诗,再写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了解学诗的意境,但是后来渐渐理解了。”一年以后,毛笔在文佑嘴里控制自如了,临帖也像模像样了,算是入了门。

耿老先生和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只是这一年咽了多少血水,只有张文佑自己知道,“那时也是我学习书法最艰难的阶段。”

17岁时,在先生的鼓励下,张文佑大胆走出家门,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布江浙,过着寻访古人遗墨、卖字为生的漂泊生涯。

“说是游历增加见闻,但那时候对我来说,就是活命。”张文佑回忆说,在杭州的九年时间,吃住都在桥底下,每天一大早就上花鸟市场摆摊卖字,勉强维持生计。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每天下午不摆摊的时候,张文佑都坚持到新华书店看书,“杭州文化气息好,让我有机会饱读诗书。”

与佛结缘是年冬。说来还有点神奇。

一位来买字的女士对张文佑说:“你信佛吗?你试试看看,每晚睡前念念佛经。”

“念了一年经后,我就经常梦见一个老和尚,拄着拐杖,背对着我,我就跪过去喊师父,他笑眯眯地给我一杯水。”

不久,张文佑患了严重的感冒,没钱治病,以至昏倒在路上。“那晚感觉自己就快要不行了,只能不断喝水,最终不治自愈。

到了第三天,突然有一个朋友请我写一幅作品去上海参展。”这次书法展,张文佑的字引起了上海真如寺方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手书法家张文佑的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