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夫妻”不是什么新话题。是指夫妻因工作、养老等因素分居在不同城市或一城两地。只有在周末或节假日,他们才能相见,过上“5+2”的生活。
选择“周末情侣”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是被动选择。因为两个人的工作不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他们不得不被动加入“周末情侣”的队伍;
另一种不是由于客观条件,而是夫妻俩的主动选择。
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周末情侣”,流行多年,这里不再赘述。
近年来,第二类“周末夫妻”在高学历、高收入的城市夫妻中越来越受欢迎,甚至还有一个外号叫“半糖夫妻”。
这些夫妻有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客观条件。他们为什么选择“5+2”的婚姻模式?
作为《周末情侣》的进阶版,《半糖情侣》真的能让婚姻保鲜,让生活更幸福吗?
01
加糖的苦咖啡,“真好吃!”
赵佳和他的妻子已经结婚12年了,他们的孩子也已经10岁了,但自从他们结婚以来,他们一直是“半糖夫妻”。
赵佳的妻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当决定结婚时,妻子表示愿意婚后和母亲一起生活,赵佳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她是我生命中唯一的一个,我非常赞成这种模式。”他的工作习惯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而妻子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两个人的作息时间完全不同,分开住是最好的选择。
赵佳的工作室在他的公寓里,他一直习惯一个人住。结婚后,赵佳仍然从周一到周五住在她的公寓里。同时,妻子正常上班,两人每天通话或视频约半小时。
“我们两个很合得来,可以很快就重大问题和小感情达成一致。我们也非常信任对方。好在父母都很尊重我们。”赵佳说,如果你不选择“半糖夫妇”,他们很可能早就分开了,或者爱情已经变成了亲情。
赵佳的工作室有小时工负责做饭和洗衣,他妻子的婆婆很好地照顾她的食物和日常生活。不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会好好吃饭,好好工作。每周五晚上,赵佳都会回到婆婆家,与妻子和女儿共进晚餐。周六是雷打不动的“陪婴日”;周日是“情侣节”,两个人会一起看电影,逛街或者待在家里聊天。星期天晚饭后,赵佳回到了他的住处。
“思念从他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剩下的五天就因为思念而变得美好。这种模式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合作伙伴。”赵佳的妻子说。
孩子上幼儿园后,朋友建议他们住在一起。但是赵佳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质量是陪伴孩子的关键。他每天晚上和孩子们一起视频,周末回家,放下所有心事陪着他们。孩子们感到安全,比同龄的孩子开朗大方得多。这说明在他们的家庭中,“半糖夫妻”的模式对婚姻和亲子关系没有负面影响。
当然,赵佳也承认自己之所以选择这种婚姻模式,是因为不想和婆婆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毕竟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不一样,靠得很近也很难看到对方,夹在中间的老婆会很难做。
“我女儿跟他在一起很安心。我为什么不踏实?日子是自己的,我无权干涉。”赵佳的婆婆说,事实上,当她的女儿决定成为“半糖夫妇”时,她不同意,但这对年轻夫妇坚持。现在老人很高兴女儿和女婿没有二心,因为他们不是每天都在一起。
像赵佳夫妇这样的“半糖夫妻”非常喜欢“美来自远方”,认为“小差异胜过新婚”。当然,他们任性的前提是工作稳定,赚很多钱,根本没钱。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半糖夫妻”对这种婚姻模式赞不绝口:可以聚散,可以随意收好,既不互相消费,也不互相关心。人们可以在“围城”里探出头来呼吸新鲜空气。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单身的轻松,还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和稳固。
虽然很多人不赞成“半糖夫妻”模式,但记者在采访当事人时听到了一个高频词,那就是“真香”。
当然,他们也承认,要尝到“半糖情侣”的甜头,需要时间、耐心,甚至是孤独和挫折。
02
好的婚姻需要尝试不同的相处方式。
杨颖在北京的一家媒体公司工作,工资很高,前途光明。三年前,王先生被调到山东省青岛市分公司。正当婚姻出现问题时,杨颖毅然决定跟着他过去。“否则,两个人会越走越远。”当时他们的孩子才一岁,家人特别支持杨颖去青岛。正当单位在山东有记者站的时候,杨颖马上写了一份转岗申请。
转让申请需要层层审批,从三个月到半年以上不等。在此期间,杨颖和丈夫不得不成为“周末夫妻”。每周五下班后,王先生从青岛坐火车回北京,然后在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坐火车回青岛。三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不算长,火车票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在火车上看电影或者处理工作,一瞬间就到了。”杨颖的丈夫喜欢坐火车,他不觉得不安。
每个星期五早上,杨颖都有点兴奋。下班后,她开车去火车站接丈夫。“感觉就像我们异地恋的时候,他每个假期都有一天晚上坐火车来看我。我们都非常开心,觉得对方在我们心中如此重要。”与此同时,夫妻俩也在规划去青岛团聚后的生活,比如在哪里买房,孩子会去私立还是公立。
半年后,杨颖突然觉得这样很好。为什么他要不辞辛苦去青岛?“我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在这里工作,父母朋友都在这里。有多少人想来北京,我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杨颖结婚8年了,王先生去青岛前一年多,他们总是吵架,两个人都不喜欢对方。杨颖也说过两三次关于“离婚”的冲动。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两个人大吵了一架。晚上11点,杨颖疯了,收拾好行李,在女友家住了3天。
“他忙着工作,我忙着带孩子,我习惯熬夜赶最后期限。我吃不吃早餐取决于时间和心情;他一到那里就睡觉,而且他必须吃三顿饭。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杨颖说,在丈夫突然调到青岛的那一刻,她突然舍不得离开她。她觉得这时候再分开两地,婚姻就会以鸡毛蒜皮收场。
没想到,在异地生活半年后,夫妻矛盾逐渐消失。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和王先生其实一开始就找到了恋爱的感觉。
“让我们继续做周末情侣吧!”杨颖的提议得到了丈夫的热烈响应。她撤回了转学申请,安心留在了北京。现在,他们已经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了将近三年。除非有特殊情况,他们每周都会见面,感情也越来越好。
的确,如果夫妻俩朝夕相处,日子久了,吵架、抱怨甚至厌恶地看着对方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心理学家认为,“5+2”的婚姻模式,在让婚姻结构相对宽松的同时,确实能促使两颗心靠得更近。
很多“半糖夫妻”都是90后和00后出生的。特别是他们认同这种婚姻模式,认为即使恋爱结婚,也要保持独立的空间和距离。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双方都很早就支持或创业),他们会选择在婚前买房并存款,为将来成为“半糖夫妻”做准备。
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和社交习惯被结婚文件打破。与其从现在开始和一个人亲密无间,不如保留一些他们原本的生活:健身、加班、和朋友见面、和父母相处或者一个人静静看书...
03
收益与风险并存:“三高”人群成为“半糖”主力军
“半糖夫妇”看似好处多多,实则风险重重。
比如夫妻双方都有逃避家庭责任和义务的空间;会给人一种还没结婚的错觉。一旦夫妻因为分居而产生矛盾,第三方可能会趁虚而入。
杨颖丈夫的一个同事也和他一起从北京到青岛工作。当时他刚结婚,原本希望妻子能陪着他,因为她是自由职业者,两个人都没什么积蓄。但是,女方习惯了在北京生活,觉得夫妻俩比新婚夫妇好。结果,因为男方工作忙,女方懒得见他,不到半年,双方就有了新欢,最后离婚了。
目前,“半糖夫妻”群体主要集中在以高学历、高收入、高龄(相对于法定结婚年龄)为特征的“三高”群体。他们学历都很高,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婚姻观也没有那么传统。他们不仅想通过上一段楼梯来拥有自己的事业,还想拥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不想被琐碎的家庭事务所束缚,他们期待婚姻能够天长地久。
这群人还有几个特点:独居近30年甚至更久,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规律,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一方或双方婚前有独立住房或个人收入维持长期租住;职业特点导致与上班族的工作习惯不同。例如,作家和画家习惯于夜间创作。如果他们的伴侣是上班族,那么当他们在同一个房间时,难免会经常发生冲突。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夫妻一方或双方没有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化。他们平时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周末想和伴侣团聚。这种情况在90后和90后的夫妻中比较常见。
结婚五年,四年前开始做“半糖夫妻”的廖欣怡特别感动。和丈夫住了半年后,她搬回了婚前买的房子。“以前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我下班回家做饭收拾房间,周围全是我老公。现在工作日一个人住,做什么吃什么由我决定。我孤独但充实。”因为身体原因,廖欣怡和老公不打算要孩子,这也是他们觉得“半糖夫妻”很好的重要原因。
“半糖夫妻”享受着若即若离的家庭关系,却常常感到孤独。“下雨或打雷时,我会害怕得睡不着觉。这个时候,我特别希望老公在身边。”厕所堵了,灯泡坏了,或者你半夜感冒发烧,廖欣怡也会感叹身边没人。
04
如果真的爱对方,没日没夜的相处或者少聚多离都不是问题。
人们对这种聚少离多的“5+2”婚姻模式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在调查中,32%的人认为这种方法非常有趣,可以尝试。24%的人认为好处很大甚至很好;只有12%的人认为弊大于利。
支持者认为,夫妻生活的琐碎真的很容易让人每天都觉得无聊,适当的“分离”可以减少无聊。“半糖”法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长,与同事、亲戚、朋友相处。
反对者认为,“半糖夫妻”只想享受婚姻的激情却不愿承担家庭责任,会让夫妻渐行渐远。仍然有很多人持中立态度。他们不否认这种模式可以调节和提升夫妻关系,但同时又担心“半糖夫妻”的方式只会在双方关系极度平淡或一方趋于爆发时加速关系破裂。
那么,选择成为“半糖情侣”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互信是基础。不在一起的时候,要多交流多聊天,多互相讨论,完了就不要谈了。长此以往,我们会觉得“有他也好,没有他也好,都是一样的”,这让夫妻关系感到疏离。在一起的时候,要放下手机,全心全意地做工作琐事,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下班后锻炼身体,吃好睡好,这样周末和家人见面的时候,就会情绪饱满,给对方带来很好的体验。两个家庭的家庭事务和社会维护都需要两个人的合作和沟通,任何一方都不能因为不在身边而成为局外人。
“半糖夫妇”是新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新现象。随着人们生活自由程度的提高,夫妻双方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在缔结婚姻契约后,对婚姻关系的内涵和理想生活状态有了不同的理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姻中维持感情的理想方式仍然是同居。一些新的婚姻家庭形式,比如“半糖夫妻”,只是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个人生活上的选择多样性,不会对婚姻家庭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医院性心理学专家、主任医师狄晓兰认为,对于一些生活趋于平淡,希望通过适当的距离找到新鲜甜蜜感情的夫妻来说,短时间、一个阶段的“半糖”状态确实可以促进婚姻,但如果长期分居,可能会使人逐渐适应单身生活,变得更加独立,甚至会因为距离太远、双方没有约束力而导致婚姻解体。
归根结底,“半糖夫妻”是夫妻双方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当你选择这种“时髦”的生活方式时,你应该提前考虑它对婚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半糖情侣”是不是好的典范?事实上,只有目击者自己知道。
彼此相处的方式因人而异,幸福的法宝也不同。只要真心相爱,就会一直幸福,在一起就能成为灵魂伴侣。
说到底,是做一对每天黏在一起的自由个体的“半糖情侣”还是“全糖情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