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随着气温下降,本市即将进入流感高发季。关于流感,不少公众仍心存诸多困惑,比如,普通感冒和流感该怎么区分?出现发烧、医院?孕妇能不能打流感疫苗?抗病毒“神药”奥司他韦要不要囤?为此,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治医师王一民,他逐一破解流感误区,为公众亮出一份通俗易懂的流感防治实用攻略。
流感几乎所有临床症状都比感冒重
一到流感季,不少人最纠结的,往往是普通感冒和流感傻傻分不清楚。
“有的科普文章建议身体出现流感样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有的却说普通感冒先在家观察,尤其是孩子,到医院反而容易交叉感染。”市民张先生摇摇头,“说实话,这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老百姓真不好判断,就想知道到底医院看病。”
医院儿科门诊,医生正在对候诊患儿进行问诊。
“其实,普通感冒和流感在临床症状上,是有明显差别的。”王一民表示,普通感冒患者生病时可能会发热,但一般不会高烧,还会出现嗓子痛、流鼻涕、打喷嚏、乏力等症状。而流感患者的症状更为严重,比如发热时会出现39℃至40℃的高烧,有的患者可能会因嗓子痛导致说不出话或吞咽不下东西;患者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也会很严重,有时还会伴随头痛、腹泻等症状。“从整体上说,流感无论从临床症状还是自我感觉上,都会比普通感冒要严重得多。”
另外,两种疾病持续时间也不一样,普通感冒一般3至5天症状就会有明显好转,但流感一般则要持续7至10天;同时,普通感冒引起肺炎、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情况极少,几乎不会出现;而流感则会出现肺炎、痰中带血、走两步便感到有气短、憋气等呼吸困难的症状。普通感冒是所有人都可能易感,但流感则在老、弱、病、孕等高风险人群中更为多见。
医院儿科门诊,医生正在对候诊患儿进行问诊。
如果普通人还是区分不出普通感冒和流感,那王一民还有一招儿,就是识别出高危人群,即儿童、老年人、妊娠及围产期妇女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不同人群,我们给出的诊疗建议也并不相同。”王一民称,在流感季,如果高危人群出现超过38.5℃以上的高热,有咽痛、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则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