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也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从开始的每年每人10元,漲到现在的每人每年元,在多口之家,也是不小的数字。要说少抽两条烟,少吃两块肉,每个家庭也能把千而八百块交了。但是问题出在哪里,既然是惠民政策。为什么今年这么多人都不愿意交,根据我调查,法律的不完善。账本不公开,交了十多年的新农合,老百姓没用一分钱,交的钱是不是年年积到一块儿了。永远属于自己的,怕的是今年交的钱没用上,第二年清零,到用的时候,新农合里没钱。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但是农村经济来源还是有限,这几年农村合作医疗也是逐年上涨,着让很多人有点吃不消。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的共济制度,它的初心和目的就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看病导致返贫问题,确保群众不能因为看病而步入困境。可是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物价的上涨,器物和药品成本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增加,导致合作医疗保险也是一路飙升,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元。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对于农村人来说!
其次即便是交了,很多时候也享受不到政策的好处,而农村人大多赚的都是辛苦钱,希望自己的钱能花到实处,如果花了钱却什么都没用上,那不是打水漂了吗。而现实是很多情况都用不上,医疗几乎都是大病才能报,谁整天想着自己得病呢,平常的一些感冒发烧就小诊所看一下就好了,医院可能要花更多钱。再者即便是得了大病住院,现在农村的医疗水平是跟不上的,最起医院来治疗,住在县城的还好,要是住在乡下的还要再费事到县里。
医院以后还要排队挂号,现在这个社会还处处讲关系靠人情,如果你有认识的人就可以安排病房,如果没有就会告诉你现在没有空床位,然后在走廊给你弄张床躺着。你多问几句态度有的还会很不耐烦说不想在医院。医院看病的非常多。我一年回两次我们那里的县城,不管什么时候每个科室看病的人都排着队,所以医生看病很不耐烦也很不认真,感觉就是随便看看开点药就让你走了,而且有些药品她们好像是有提成的,几瓶药就好几百块,在外面的药店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或者防止你去药店买开一些药店没有的药。
报销流程和手续的繁琐,并且还这个能报那个又不能报,让那些从乡下来的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为这些自己并不是很懂的东西搞得心力交瘁,最后也才报了那么一点点钱。综上我觉得不愿意交不是政策不好,政策是好的,但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是不是做到了公平公正,是不是落到了实处还有待确定,再加之相关措施制度法律的不完善,才会让一些不好的现象一直愈演愈烈。
其次,得个小病基本用不了医保。这是最核心的,应该说,医保对大病来讲是非常有用的,相当于一份生命保险,但大部分人平时有个感冒发烧,在实际看病过程中如果用医保和不用医保花的钱居然基本相当!这给人的感觉就很不好,这相当于先抬价再降价!比如像门诊一般报销比例不高或不在报销范围,还有一些特定的药物不在报销范围内,很多患者所患的疾病不需要主要,但门诊费用却很高又无法报销,有些患者住院了,也报销了,但是一些药品不在报销范围,出现自负费用过高的情况,导致一些人对合作医疗政策产生了抵触心理,出现了不愿意缴纳合作医疗的情况。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常年在外务工,除了过年很少回户籍地,但是在现居住地住院的报销无法异地办理,需要到户籍地去报销,对于一些住院花费不太大回家报销不太划算或者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回去办理的这部分人可能就放弃了报销,然后这部分人心理上会认为缴纳合作医疗作业不大,出现了第二年不愿意缴纳合作医疗的情况。
对于条件不太好且身体健康的家庭,由于每年缴费也是很大的一笔支出,所以一部分农户就出现了侥幸心理,觉得身体好,一年不交也没事,这种情况在不愿意缴费的人群中占比是比较大的。新农合本身是一项惠平易近的福利政策,只有将其落实到位,才能让农平易近看得起病,不再为巨额医疗用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