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独立有爱,温柔而有底气吗?请从教给孩子学会做饭开始。
文
刘小鹿
当我们宅在家进不了饭店,见不着外卖的时候,自家厨房就成了续命的地方。当别人家宝妈米饭面条做腻、花式手艺炫完、做梦都在呼唤大厨的时候,田妈的生活却是一派轻松自在,因为她有个会做饭的女儿田田。
田田今年6岁,个头比灶台高一点点,踩着小板凳拿着锅铲刚好能够得着锅里,拿柜台上的盐和油还需踮起脚尖。相比“冬眠”的父母,她每天第一个起床,独自穿衣洗嗽后,套上罩衣就进入厨房,用心给父母做爱心早餐。煎鸡蛋、炒饭、煮面条、蒸包子、水果拼盘、热牛奶、泡养生茶,都不在话下。
中餐和晚餐,田田也会主动帮忙。打米下锅是她的必备节目,谁也不能跟她抢。她熟练的择菜剥蒜削土豆,会用小菜刀切蔬菜和肉,还会和面打蛋液做蛋糕。她最拿手的是炒土豆,土豆丝、土豆片、鸡蛋炒土豆,火候把握的刚刚好,色香味俱全,成品卖相还很好,绝不是黑暗料理那种。开燃气、倒油、下菜、翻炒、加调料,出锅,她能一气呵成,姿势老练,厨艺娴熟,俨然一个称职的小厨娘。
开饭的时候田爸田妈只需洗净手端坐在桌旁,盛饭,端菜,拿碗筷都是她搞定。田田捧着亲手炮制的美食,听着田爸田妈的夸赞,一起把菜盘一扫而空,脸上挡不住的嘚瑟。爆棚的成就感,让她体会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用她自己的话讲,“我自己动手做的饭菜就是香。”
做饭启发了她的仪式感,每顿饭都需配上自制饮料,然后一家人举杯共饮,其乐融融。对她来讲,虽然不能出门,一家人围在一起做饭吃饭,是很幸福快乐的。
田妈做米饭炒菜,田田帮忙,田爸就负责洗碗刷锅;田爸做面食,田田和田妈一起帮忙,三人拥挤在窄小的厨房欢声笑语不断。寻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她的心里已然生成琴棋书画诗酒花,宅在家的时光也变得美好起来。
其实田田做饭已有两三年的历史。三岁的时候,田妈发现田田喜欢玩厨房玩具,锅碗盆瓢、叉子盘子、小冰箱、小橱柜、小灶台塞满了玩具柜,厨房整体设备都有六套。幼儿园时迷上捏火锅配料,香菇、大白菜、大南瓜、小虾米还有煎肉饼,捏得像模像样。
确定田田不排斥做饭,甚至喜欢厨房后,田妈开始有意识的教她炒菜做饭。切菜刀要向外斜一定的角度,手指甲顶着刀面;打火先用劲压一会儿,等气上来再放松,关火要轻;锅里水烧干才能放油,不然会溅起来……田妈认真教,田田认真学。动刀、动火、动油,一般小孩容易受伤,其实学会了使用技巧,也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危险。
菜薹要先掐花,老了的茎要去皮;土豆外皮有泥,可以先冲洗干净;大蒜皮剥不动,可以先在砧板上拍散……择菜虽然麻烦,容易脏手,可田田乐在其中,只当玩游戏。
食材、火候、色香味,做饭对田田来讲最开始都是新奇,就跟在科学课里做化学实验一样,惊喜不断。儿菜要下水去苦味,黄瓜性寒感冒要少吃,烤板栗要剪口防爆;硬邦邦的红薯在锅里闷了一会就变成金黄的糖心,流蜜软糯;一股膻味的羊肉放在炭火上滋滋的烤上一会,刷上调料,撒点孜然,口水就流下来了;还有最难闻的香椿,长在高高的树上,赶着时节采摘,配两个鸡蛋,就是最香的下饭好菜。
寻常的做饭串着中医、化学、物理、地理知识,汇聚着万千生命的鲜活淳朴,田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被充分撩拨。
田田喜欢做饭当然最好,其实就算不喜欢,田妈也会慢慢的教她一些简单的厨房料理。因为田妈深信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家里有粥有饭,人心就暖,人生就有归处和盼头。食物、烟火,包裹着千万代人流传下来的情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烟火可寄乡愁,“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美食可增友谊;“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热气腾腾的厨房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夏天陪妈妈一起做绿豆沙,冰凉皮,冬天围着灶台煨一锅排骨藕汤,陶瓷碗端在手里,温润质朴,让人心安。孩子在亲传的手艺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度,更记住了家的味道。幼小的心灵在油烟的升腾中建立了一个叫做“家”的概念,这个温暖的概念会滋养和治愈她的一生,让她在纷杂的世界中温和有底气,珍惜家人,珍视家庭。
以前很多宝爸宝妈赶着上班,小孩忙着上学和补习。孩子的早饭在小区门口买,边走边吃,直到凉透或者扔掉;午饭在学校食堂解决,不是不锈钢餐盘就是塑料保温碗;晚上放学匆匆扒几口赶着上补习班,或者就是跟着父母一起点外卖。终于等到周末休息,不愿做饭的宝爸宝妈带着孩子去商场的餐厅挨个扫荡,美名其曰“改善伙食”。无形中,孩子失去了进厨房的机会,家人之间少了互动,家庭也少了一丝烟火气。
疫情期间宅在家,家人难得相聚,可是很多家庭做饭重担压在宝妈一人肩上,宝妈被搅得焦头烂额,情绪暴躁,家里氛围紧张,小孩也难得开心。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与厨房是两个平行空间,除了担心危险,耽误学习考试时间,内心多少觉得做饭有点登不上大雅之堂,孟子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很多父母深信只有考不上大学的才去学烹饪当厨师。殊不知,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最简单的生活技能,蕴藏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除了文化知识,还有一种叫生活的技能。一粥一饭,是知足随和;一茶一盐,是温良恭俭。没有生活技能做托底,文化知识终是虚浮。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观念。如果有人问,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父母到底教给孩子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答案一定有做饭。因为做饭这件事和生存息息相关。毕竟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近有部动画小短片《巨婴》很讽刺,很压抑,但也很真实。男主是个大号“巨婴”,赤裸着半身等着妈妈帮着穿衣服,吃饭全靠妈妈喂,剃胡须也让妈妈动手,巨婴”只负责打游戏。最后妈妈用肾换来的钱,也被他败光了。妈妈咽气后,他不会做饭,为了不被饿死,他变成婴儿钻回了妈妈的肚里。如果当初父母没有溺爱他,如果当初父母教会他做饭,他一定能理解和体谅父母。在往后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他也一定可以自食其力,顽强茁壮地活下去。
近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一次家庭专访中,坦言家中的家务谁都会做,两个女儿自己打扫房间,整理物品,甚至是学着做饭。视频中,他的两个女儿,踩着凳子,围着围裙,在阿姨的指导下,一起学做饭。他认为孩子要在做家务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独立生存。毕竟独立生存的能力是世间最了不起的本领。
只要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李子柒爆红海内外,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她不过是赶上了流量时代。坦白说,抛开她的古风生活、传统文化,田园牧歌,单凭着她做美食的手艺,她在哪里都会活得很好。她会劈柴,砍竹子,生火做饭,腌咸鸭蛋,采野花。春天用桃花、樱桃和枇杷酿酒,夏天用紫薯做七巧饼,秋天会做独特味道的苏式鲜肉月饼;冬天则腌起了腊肉、香肠和鱼鲞……她用最美的劳动向我们诠释,怎么样才是活得自在由心,岁月静好。
有句话说得好,食物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也藏着万种乾坤。教会孩子做饭吧,让她浸润人间烟火,感受滚滚红尘,过最生动鲜活的真实生活,体验到生之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