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个夏日,来口藿香正气水
TUhjnbcbe - 2020/11/30 1:50:00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篇原创文章

高温不断,想必这个夏日已经要把大家晒懵了。这种天出门,只想说:来口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说到藿香正气水不得不提其原方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方始载于宋朝经典名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共由广藿香、厚朴等11味药组成。其中广藿香为君药,既可辛温解表之风寒,又芳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升清降浊;臣以厚朴、紫苏、白芷、陈皮、半夏曲、大腹皮、桔梗共奏化湿和中之功;更佐以白术、茯苓以健脾利湿;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其精妙的配伍及显著的疗效被历代医家尊为“祛湿圣药”。

藿香正气散虽名为散剂,但是根据古人的用药习惯来看,应当是“煮散”,即是将药物粉碎成粗颗粒,临用时,煎煮后服用。可以说与汤剂没有什么区别。这种临用煎服、贮存时香气容易散失等不足,藿香正气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为适应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开发出了藿香正气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等多达9种剂型的藿香正气系列制剂。

广藿香

Pogostemoncablin

书生今天要讲的是其中的一种剂型——酊剂。

藿香正气水品名曰“水”,而实际上是含挥发油等成分的乙醇溶液,划分为酊剂之列。藿香正气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酊剂,改变了当时藿香正气散传统剂型散剂,患者难以吞服,且携带服用均不方便的特性。

新剂型较之原方藿香正气散去掉了桔梗,并且其中三味药改用提取物以定量加入,即甘草浸膏,藿香用广藿香油,紫苏用紫苏叶油;另外白术换苍术,半夏曲改用生半夏;引药去大枣。剂型由散剂(煮散)改为酊水剂。

版中国药典收载——藿香正气水

苍术g陈皮g

厚朴(姜制)g白芷g

茯苓g大腹皮g

生半夏g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

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前三种各收集初漉液ml,后一种收集初漉液ml,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

茯苓加水煮沸后40℃温浸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

合并以上溶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藿香正气水中的广藿香、苍术、厚朴、白芷等主药中挥发性成分为有效成分,在散剂中不易保存,而易溶在乙醇中。同时中医药理论有“酒制升提”之说,酊剂中乙醇利于“升清化浊”,促进中焦湿滞运化,增强药物功效。故酊剂的产生是由理论依据的。原方中使用法半夏,而藿香正气水则是用生半夏经过炮制,通过干姜能解半夏*性作用,与干姜共煎,从而降低*性,这也是炮制中常说道的炮制减*之效。

伴随各种中药剂型的改进,给患者带来方便同时,但随之也产生最根本的问题,这种新剂型对于患者是否真正有效,这是关键。中成药之路,不管是成方中药物的改变,亦或者是生产工艺的变更、服药方式改变等,最终能够造福患者才是制药之根本!

江苏小薄荷

今天您打算给作者打赏多少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夏日,来口藿香正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