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脾虚型腹泻,时泻时止、消化不良、面色苍白。
原因:脾虚、免疫力低下。
健脾止泻老偏方
取薏米、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各90克,*参、茯苓各60克,白术30克,白糖克;共研细末,同适量粳米粉或糯米粉混匀,加水和匀,蒸成糕饼,可经常食用;吃不完也可切块、烘干,贮存起来再吃。每周吃数次,坚持1个月后可见效。
有一次在大街上遇到许久不见的熟人林女士,林女士拉着她6岁的女儿说正要去看病。我看她女儿面色苍白,清瘦了不少,就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她女儿经常感冒,每次感冒发热,吃药治好感冒后都会拉肚子。最近这次拉肚子持续得特别久,时好时病的,拖了好几个月都不见好。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是肠胃功能紊乱,但是吃了很多药也没效果,医院的医生看看。
我叫林女士拿出病历给我看看,又详细问了林女士她女儿的症状,她说她女儿经常是吃完饭后马上拉肚子,拉的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
我给她女儿把了脉,看了看舌头,发现她女儿脉沉无力,舌淡、苔薄白。我问她女儿小时候是不是流口水很严重,现在睡觉时有没有露眼睛的现象。她点了点头,说女儿小时候常流口水,现在睡觉时还半睁着眼睛呢。
我叫她别太担心,她女儿这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病因是脾虚。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劲,吃下的食物才能更好吸收;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食物不能吸收就会直接从肠道排出。
这个病治疗的关键不是止泻,而是补脾。补脾的药物有很多,但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药食同源,我建议林女士给女儿食疗补脾,回去做点八珍糕吃。
八珍糕有“千古养生第一糕”之称,是老幼咸宜的佳品,相信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
说起这个糕点的起源,还跟慈禧太后有关呢。相传,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的食物,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太医去为她会诊,认为她的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给她开了一张由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材料组成的方子,就是用茯苓、芡实、莲子、薏米、山药、扁豆、*参、白术等加白糖做成糕点。
吃了此糕几天后,慈禧太后的腹胀、腹泻等症状竟完全消失了,食欲恢复,脸上的病态一扫而空。慈禧太后一高兴,便给这款糕点取名叫“八珍糕”。从此,“八珍糕”成了慈禧最爱吃的食品之一。
如今市面上也有现成的八珍糕卖,但这些糕点多会加入湿糖(糖浆加油)等甜腻配料,不仅滋腻而且容易生痰湿,吃多了还有肥胖的可能。所以,最保险的食疗法是自己动手做。
我推荐给林女士的八珍糕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取薏米、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各90克,*参、茯苓各60克,白术30克,白糖克,共研细末,同适量粳米粉或糯米粉混匀,加水和匀,蒸成糕饼,可经常食用;吃不完也可切块、烘干,贮存起来再吃。每周吃数次,坚持1个月后可见效。
这款糕点之所以有健脾功效,主要归功于方中的八种材料。这些材料药性平和,补养非常和缓,在补足脾胃之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方中的薏米健脾开胃、补中祛湿;芡实补脾止泻、养心益肾;扁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莲子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山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祛风湿;*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这几味药搭配在一起,有益气、健脾、渗湿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虚、消化功能不良、腹泻的人食用。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八珍糕里用的中药有抗病作用,比如*参、苓等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很适合体质虚弱的人服用,可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还能增强肺、肾等腑脏的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我提醒林女士,如果在孩子发病的急性期,有舌红或*的症状说明她体内有热,此时要先清热,等热去了,再服用调理脾胃的药物才有效。
林女士按我的方法回去给孩子做糕点吃,2周后她就说孩子的大便逐渐成形了。她又给孩子服用了一段时间的八珍糕,慢性脾虚腹泻就彻底治愈了,孩子胃口好多了,原本苍白的小脸也变得红润了。
八珍糕不只适合小孩服用,有脾虚症状的上班族、消化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以及患有脾虛型慢性肠炎的患者都可以常吃。
如果嫌做法太麻烦,也可以改成喝山药莲子芡实粥,取山药、芡实、莲子、扁豆、薏米各15克,大枣10枚,粳米75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每天煮1次,分2次服用,连服3~5天;或每周吃数次,坚持1个月,有补脾止泻、促消化的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