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家庭”这个词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养育了我们一辈子的父母,老年却变得孤单忧郁,可能是很多年轻人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因此,今天的「一心」想要和你们说的话题,就是关于宠物对于“空巢家庭”的巨大帮助。
作者:王索娅/音乐治疗师
编辑:扬羽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离开家,成立了新的家庭,我们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孩子、宠物,我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用爱和勤奋浇灌我们的新家庭。
但是对于父母而言,我们离开后,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宠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美好和快乐,他们能不能享受到呢?
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专家们认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策已20多年,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
可以预见到,“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中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什么是“空巢综合症”?
法国作家维克多·布拉斯在他的著作《环境与性格》中首次提出了“空巢综合症”这种说法。
维克多·布拉斯从当代建筑特点的角度出发,认为现在的建筑多为封闭性、单元式、单门独户的,确实存在一些有益之处,比如宁静、舒适,对于家庭的休息、娱乐、学习来说相对方便,也能够避免邻里间的纠纷和干扰。
但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
空巢家庭指家中无子女或子女长大成人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中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当家庭进入空巢这个阶段时,成年的孩子们离开家庭,中老年的父母留在家庭中,这些快要或者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会感到孤独、不安、抑郁,他们从照料者和创造者的角色上跌落下来,内心又一次充满了迷茫和失落,还将面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
“空巢综合症”在中国精神病学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心理危机。
如何判断老人患有“空巢综合症”?
判断家里的老人是不是患有“空巢综合症”,可以简单从“身心情交”四个方面来观察。
身——生理方面
表现为活动减少、兴趣减退、深居简出,常伴随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心——心理方面
表现为自责倾向和责他(如子女)倾向,自我价值感降低等。
情——情绪方面
有一些表现为情绪低落、空虚寂寞、精神萎靡、心情抑郁,呈现出一些老年抑郁症的表现,有一些也会表现出焦虑、暴躁、烦躁不安等。
交——社交方面
表现为社会交往减退,社交圈子变窄,有效社会交往减少等。
▲对老人来说,有固定社交很重要
此时,成年的孩子们往往处于事业的奋斗期和新家庭的初建期,难以给空巢的父母们提供足够的关怀和时间。
而且,由于原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此时处于不稳定期——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孩子逐渐脱离出原生家庭,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在这个时期来自子女们的“关怀”方式可能反而会增加父母的无力感。
如果这时候能够有一位小小的“家庭成员”来到父母膝下,让父母继续充当“照料者“的角色,反而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空巢综合症“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空巢综合症”带给中老年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老年孤独感,而老年孤独带给人们的身体上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杨百翰大学有一项涉及30万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的危害相当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
有心理专家指出:
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从而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感觉到孤独的人的血压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患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
一项新研究证实,人是社会性动物,长期处于孤独中的人,基因活动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免疫力失衡,更容易得上传染病、高血压、失眠、癌症等,甚至早亡。
▲孤独对老人伤害很大
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联合研究发现,孤独的生活方式使癌症的发病率增加2~3倍。美国加州大学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发现,常感孤独的人,寿命减少6年。
当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