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
是指在秋、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湿伏邪和阳气受损。
是指在夏季藉自然界的旺盛阳气和人体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食疗等中医传统方法,生发人体内的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之寒邪,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其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理论基础
“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伏贴的功效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三伏贴适宜人群
“冬病夏治不包治百病,也并非人人适合,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冬病夏治针对虚寒性疾病,病人要先辩证,如果是热证则会适得其反。呼吸病患者大部分属于虚寒型,多有流清涕、打喷嚏、咳白痰、怕冷等症状,适合冬病夏治,而咳*痰、流*涕、面红耳赤、常口干口渴,天热加重的体热患者就不适合了。
脾胃虚寒者经常肚子痛、遇冷腹泻、喜热食、怕冷风;肾虚寒的患者往往手脚凉、腰痛、双膝冷痛、小便清长,符合这些特点的可选择冬病夏治。
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如:虚寒性胃痛、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3.骨关节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小儿疾病,如:消化不良、体虚易感、哮喘、生长发育迟缓;
5.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症等;
6.调理(治未病),如:各种体虚、寒症者、免疫力低下者;
7.寒邪入侵引发的颈肩腰腿疼。
提示:三伏贴主要用于肺系疾病。
年“三伏贴”贴敷时间表
初伏.07.11—.07.20中伏.07.21—.08.09末伏.08.10—.08.19贴敷疗程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远期疗效,并非立竿见影,不会贴敷1次就能立即见效。一定要有时间和次数的保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没看到即时的治疗效果,或稍微见效就放弃治疗。贴敷三伏贴的五个禁忌
“①慎用辛燥及发物食品,如辣椒、油炸食品、羊肉、狗肉、新鲜桂圆、荔枝等。
②忌大量服用寒性食物,慎防感冒及腹泻。
③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
④避免受凉,贴敷后最好不要吹空调,以免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⑤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立即取下药贴、如出现红肿水泡,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凡是我院的新顾客,可到我院凭免费治疗卡体验一次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