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
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如果长期积食得不到缓解,会造成营养不良,发热腹泻等多种问题,甚至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积食的原因
饮食过多
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饥饱不均;或乳食不节,哺乳过量或偏食嗜食,暴饮暴食;或添加辅食过多过快皆可损伤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积而不消,乃成积滞。
消化不良
在给小儿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不少家庭认为给小儿吃补品发育更好,这是一种误解。小儿脾胃发育不完善,脾的动力也相对较弱,过于营养的食物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容易造成积食
积食的症状
胃积:
孩子吃的多,食物积在胃肠道上,这样的孩子一般表现在舌苔厚、*、肚子胀、有口气、大便干结、腹部胀满。
脾积:
孩子平常吃得并不多,但因脾胃功能差,消化不了所有的食物,所造成的积食,这样的孩子一般表现为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
气积:
一是孩子从小娇惯,爱发脾气,就容易形成气积。二是孩子平常吃食物里面含蛋白类根茎类的食物多,容易导致气积。气积一般表现为肚子涨、疼,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积食的治疗方法
对于胃积:
首先是控制饮食,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可以暂时禁食8~12小时,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藕粉、蔬菜汤等。
对刚出现,不严重的,有形的食积,可采用以下方法
焦三仙配方: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焦麦芽15克
功效:消积化滞,消食开胃。
方法:以上材料加水煎煮,过滤后,服用汤汁。
注意事项:一天喝三次,一般连喝两三天。这是五岁以上左右的孩子的量,五岁以下的孩子,酌情减量。
糖炒山楂
配方:红糖、去核山楂
功效:消食开胃,消食导滞
方法:红糖适量,入锅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注意事项:饭后服用,切勿食用过量。
山药米粥
配方:山药片克,大米或小*米(粟米)克
功效:消食导滞,调补脾胃。
方法:山药捣碎,与其余材料入锅熬成粥。
注意事项:切勿食用过量。
积食的推拿方法基本原则——只推左手
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
1.清胃经
方法: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次
2.清大肠经
方法:沿患儿的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次
3.揉腹
位置: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约—次
4.捏脊柱
方法: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捏3-5遍,每晚一次
儿科专家推荐!褚群副主任中医师医生简介:副主任中医师,宁波市基层名中医、海曙区名中医。医院、医院、医院、师承杭州国家名老中医王永均、张融碧教授等。从事中医四十余年。七篇论文论述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
擅长治疗:各种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支气管炎、哮喘、厌食、腹泻等肠胃疾病。传承中医特色,合理运用点穴、四缝穴针刺、腹部和背部针挑。对慢性肾炎、肾病及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各类湿疹、过敏性紫癜以及儿童性早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天一门诊坐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国医堂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