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发生有多种遗传原因,很多原因科学家们也尚不清楚,大约1%的自闭症患者机体中都缺失名为Shank3的基因,而该基因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如果缺失,就会出现典型的自闭症症状,包括重复性的行为及避免与社会互动的行为等。
近日刊登在Nature上的一项报告中,来自MIT的科学家们就表示他们可以通过在个体后期生活中“找回”缺失的基因来逆转患者的部分行为,从而使得患者大脑更加合适地工作。
研究人员GuopingFeng教授说道,即便是成人的大脑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目前有很多证据表明,某些缺失的确可以逆转,从而帮助我们开发特殊的疗法治疗自闭症患者。
Shank3蛋白是在突触中被发现的,作为一种支架蛋白,Shank3可以帮助组装其它许多蛋白,从而来协调神经元对接收信号的反应;研究Shank3缺失的案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阐明自闭症发生的神经学机制;该基因的缺失或缺陷会引发突触的断裂,从而引发小鼠出现自闭症样的症状,包括强迫行为和焦虑症等。研究者发现,小鼠机体中的某些突触,尤其是大脑纹状体中的突触可以明显降低树突棘(dendriticspines)的密度。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小鼠进行遗传工程化操作以便小鼠在胚胎发育期间Shank3基因处于关闭状态,但通过在小鼠饮食中增加他莫昔芬就可以恢复该基因的表达。当研究者关闭幼年小鼠(出生后2至4.5个月)机体中的Shank3基因后就可以消除小鼠的重复性行为及避免与社会互动的趋势,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者发现,树突棘的密度在处理过的小鼠大脑纹状体中明显增加了,这就阐明了成体大脑的结构可塑性这一现象。
当研究者在小鼠幼年早期开启Shank3基因表达时(即仅在小鼠出生20天后),小鼠的焦虑和运动协调性就会改善,如今研究者正在研究阐明小鼠机体这些回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可以帮助他们确定治疗小鼠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时间。对于Shank3基因突变的一部分人群而言,该研究表明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从理论上可以用于修复Shank3基因的缺失,并且改善个体的症状,甚至后期生活的症状。
不过,目前这些技术还没有在人体中进行试验。
研究者Feng认为,目前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针对自闭症患者的很多治疗方法,比如如果科学家们可以鉴别出自闭症患者机体中引发特殊行为异常的缺失性回路,那么就可以采用一系列手段调节这些回路的特性,从而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未来研究者将进一步鉴别缺失的神经元亚型及在这些神经元中所表达的基因,从而为新型自闭症的靶向性疗法开发提供帮助。(文章素材来自:生物谷)
好消息!明星家长培训班开始报名啦!您想足不出户为孩子做训练?您想学习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家机构”康复模式将带领您解决星儿康复难的问题,将您打造为掌握系统训练方法的“明星家长”,还在等什么呢?快快点击报名吧!
明星家长培训的消息公布后,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共鸣,家长参加培训的热情高涨,并提出诸多宝贵建议,会务组根据大家的提议,特对相关事宜做出如下说明:
1、明星家长培训期间,家长可全程携带孩子一同免费参加课程;
2、公益论坛谢绝孩子参加,明星家长参与论坛期间会务组安排志愿者看护孩子;
3、家长可全程参加三个阶段的正式培训,也可选择其中一地的旁听培训,旁听的家长谢绝带孩子参加;
4、参加全程明星家长培训者,除享受9天的集中培训,6天的免费公益论坛外,还能享受到一年的网络课程指导;
5、参加旁听培训的费用,每期或有所不同,先按元/期缴纳,多退少补。
报名咨询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