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老年人常见的椎体外系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的形成。
帕金森病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出现明显运动症状之前,患者会表现出一些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失眠、多汗、嗅觉丧失等。病情逐渐进展,出现震颤、僵直,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治疗,病情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患者卧床、痴呆。因此患者应该在确诊后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帕金森病的治疗包括抗帕金森病药物、手术和运动康复等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对于帕金森病病情,有明显缓解作用,但如果有人问,帕金森病能根治吗?其实是不能的,因为帕金森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只能控制症状,却不能根治,无法痊愈。
但是患者也不需要灰心,帕金森病主要的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现在的治疗方式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早期患者使用抗帕金森药物后,效果良好,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甚至治疗较早、效果比较好的患者,可以完全看不出有帕金森病缠身。
帕金森病老年人高发,通常在60岁以后发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属于青年型的帕金森病。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逐渐累及对侧,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步态的异常、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对生活质量影响明显。
家中有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饮食需要注意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等,中晚期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多饮水,养成定期排便的好习惯,减少便秘危害。
上肢震颤严重的老人,需要注意饮水时,避免拿热水、热汤等,不要自行拿开水瓶倒水,避免热水烫伤。
家中要做好防滑措施,可在浴室、厕所安装把手和防滑垫,减少出现摔倒的情况。
现在医学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何正确认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将有利于两种医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对世界影响深远,现今西方国家已承认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设立发牌制度和考试制度,说明祖国中医药学对疾病治疗是有效的,可靠的。
由于西药既不能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也不能改善已经损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所以仍属于对症治疗。另外西药治疗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耐药性,初期疗效较好,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明显,需要不断增加剂量,但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加速黑质纹状体多巴系统蜕变,反而加速病程进展;西药本身也有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外周性的副作用,以及运动功能波动、睡眠障碍、精神症状等中枢性副作用等。所以现在多主张尽量推迟西药的应用。这些不足为中医治疗帕金森提供了很大空间。
帕金森虽是近代由西医命名的,但是此病在古代已有之。中医称之为“颤症”或“震颤”,病因病机在于本虚标实,肝肾阴虚和肝风内动。降龙震颤汤对帕金森的治疗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望闻问切,辩证审因,随证立法,以法选药,专人专方的方式进行治疗。有些病人反映,当药物完全无效,完全不服用药物,有时身体可能反而轻松一些。降龙震颤汤配合心理疗法使患帕金森的你走出阴郁的心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虽然帕金森这病治好的概率非常低,但是治就是有希望的。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可根据疾病的病程分为早、中、晚期进行治疗。在早期,予以祛瘀、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等治法,减慢疾病向中期发展的速度。在中期,治疗上宜滋阴益气养血。到了疾病晚期,病机已转化为以脾肾阴阳两虚为本,治宜阴阳双补,兼以熄风。
降龙震颤汤诊疗帕金森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开窍通络,营养神经
入药通过人体十二经络的循环规律,调节体内各部位通路,有效成分达脑部受损病变部位,营养和修复大脑神经细胞,阻止神经退化,从而改变患者的肢体震颤,行动困难、反应迟钝、说话含混等现象。
第二阶段滋养肝肾,熄风定颤
降低血管阻力和血液粘稠凝聚状态,恢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血液不再受阻,使气血正常循环,让大脑的血氧恢复到正常的耗量,改善脑部微循环,阻止大脑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促使脑细胞多巴胺再生。
第三阶段调节免疫,平衡阴阳
激活受损的脑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神经细胞因子再生,神经元的蛋白质合成,使紊乱的分化机制恢复。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微循环,防治继发性萎缩,平衡阴阳,巩固疗效。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