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妈妈都觉得
养个孩子真太难了
“吃饭”这件事情
也不能让人省心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帮手时
有时大人看似好心的做法
会伤害孩子的健康
特别是伤脾胃!
风险动作一:趁热吃
容易使食道黏膜受损
严重的话,会引发癌变
“宝宝快点趁热吃
饭菜凉了就不好了"
很多大人都对孩子说过
“趁热吃”是中国人的习俗
总觉得食物凉了会损伤脾胃、会消化不好
说真的,太烫的食物才真的会伤害食道
长期吃过热的食物
会严重损伤食道黏膜
导致慢性口腔黏膜炎
慢性的食管炎、胃炎等的发生!
甚至还可能引发胃癌
适合宝宝温度的食物
从常温到40度之间的食物
能吃“热”的习惯
是在身边人的渐渐引导下
孩子的慢慢“锻炼”中养成的
风险动作二:吹凉吃
孩子着急吃,饭菜有点烫
大人就用嘴吹吹
给孩子把饭吹凉!
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
像这样对宝宝也有伤害
一般病菌都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在对孩子的饭菜吹的过程中
大人的飞沫和病菌
都一起掉在了孩子的饭菜里
降温饭菜的最好方法是自然凉
或者拿个小风扇吹凉
用手摸摸碗壁的温度适宜
就能给孩子吃了
嘴急的宝宝
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个游戏
讲个故事,再吃饭
风险动作三:追着喂
“乖,多吃一点”
“来,再吃一口”……
这些话经常听到
还见过追着宝宝喂饭的奶奶
担心孩子少吃一口都会饿到
实际上,“吃饭”是人的本能
TA饿了就会吃
也会在饱了后拒绝再吃
假如追着喂可能会
让TA对吃饭产生抗拒
也易形成依赖大人的性格
和不好的吃饭习惯
更重要的是,追着喂、多吃一口
不但会使孩子的胃肠负担过重
而且易养出个小胖子
对宝宝的健康伤害极大
有这种习惯的大人要改改了
宝宝学会自己吃饭后
要激励TA自己吃
勿担心宝宝弄脏衣服或者地板
宝宝吃完后
大人鼓励和表扬TA
培养他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假如宝宝还是要追着喂饭
家长可以饿他一顿
告诉TA假如自己不吃
那就不要吃了
当TA饿了要吃的时候
告诉他现在没有的吃
TA需等到下一顿再吃
这时候不要给孩子吃零食
让孩子记住挨饿的难受滋味
他下次就会好好吃饭了
风险动作四:汤泡饭
有些大人认为汤泡饭好吸收
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其实,这大错特错
它影响孩子口腔和面部的正常发育
因为汤水顺滑好咽
孩子吃饭时不用怎么咀嚼
而咀嚼可以促进牙、颔、面的正常发育
增强代谢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经常减少咀嚼
不能锻炼宝宝口腔和面部的肌肉
会影响发育
汤泡饭,也影响食物的消化
在吃饭咀嚼的过程中
口腔会分泌出一些唾液
淀粉酶和溶菌酶是唾液的主要成分
它们能帮助消化和杀菌
如果咀嚼减少,也会减少分泌的唾液
没有唾液的辅助消化作用
直接把消化工作交给胃肠
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肠负担也会加重
孩子的胃小
饭用汤泡过后的饭体积变大
因为有很多的汤
宝宝当时吃的时候很容易饱
每顿饭的摄入量也会减少
宝宝的营养、能量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会到影响
汤中盐多、油也多
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所以,该喝汤的时候喝汤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
注意孩子的饮食清淡、营养
这才是最重要的
伤胃动作五:边看动画边吃
有很多孩子
是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饭
这样不仅仅伤害孩子的胃
边吃饭边看动画片
TA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动画片上
身体的血流量优先供应到大脑
就会减少胃肠消化的供血量
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
并且孩子一心二用
边看边吃
注意力不集中
会形成做事不专注的坏习惯
长期下去
当TA没有电视看的时候
TA就会不吃,吵闹,厌食
更严重会产生心理疾病
风险动作六:尝温度、共用餐具
科学家认为
幽门螺旋杆菌有“家族聚集性”
换句话说
父母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
他们的孩子也会感染
很多大人是带菌者却不知道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易引起慢性胃炎
而且容易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
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胃癌
对于孩子来说
它也许会让宝宝消化不良
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也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厌食
进而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无论是用嘴给孩子尝温度
还是咀嚼饭菜后
或者吹凉后再喂给孩子
都有将大人体内的细菌传给宝宝的可能
比如唾液中的疱疹病*感染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
变形链球菌(引起龋齿)等
经研究发现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
感染率为10%~80%
10岁前超过50%的孩子被感染
停止再用嘴给孩子尝温度
停止再嘴对嘴喂食物给孩子
请不要家长一口孩子一口
一起吃一个食物
停止和孩子共用餐具
停止亲孩子的嘴
只有这样,病菌才不会传给孩子
成人自己也要定期去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一旦发现感染,要尽早治疗
以免传染给家人
了解华禧母婴月嫂培训
育婴培训,催乳培训
小儿推拿培训,产后恢复培训
培训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