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药食同源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胃脾
TUhjnbcbe - 2021/10/27 22:58:00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503316.html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生姜虽然不能治百病,但却是味良药,具有很好的治痛保健的作用。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胃、脾经,具有散寒解表,温胃止吐,化痰止咳等功效,被誉为呕家圣药。

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

姜全身都是宝

生姜

味辛性温,归肺、脾二经。功能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利水消痰,散寒除湿。被中医誉为“呕家之圣药”。

《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泻、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生姜汁

辛温,辛散胃寒之力最强,多用于呕吐。善解诸药(半夏、厚朴等)及菌、蕈、禽兽之*。

按方广《心法附除》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

生姜皮

味辛,性凉,无*,归脾、肺二经。功能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为五皮饮中主药之一。

《医林纂要》谓其:“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其为临床宣肺行气、利水消肿之剂中常配伍应用之品。

大家食用生姜时,往往把姜皮去掉,其实这不科学。中医讲“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为保持其药性平衡不应去皮。在食用寒凉性菜肴时建议去掉姜皮,水肿患者要用带皮姜,只用姜皮更佳。

干姜

味辛性热,归脾、胃、肺三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可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

《本草求真》云:“干姜,大热无*,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干姜气味俱厚,仲景用之入神。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女子吃姜保安康

古药书云“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湿泻,清水气、行血痹。”“炮姜辛苦大热,除胃寒而守中,温经止血,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

中医常用姜作佐药使药。产后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内各地皆然,生姜或佐以猪脚鸡蛋猪肠加乌醋盐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鸡蛋糖醋蒸,皆取其药效,适宜于产妇体质复原,也有利于喂养婴孩者。

姜的用法

醋泡姜:补阳气

夏阳气浮于外,内寒外热,会容易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可以吃点姜片,尤其是用少量醋泡姜食用,温和脾胃,收敛元气。

醋泡姜建议可以在早饭时吃。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

姜枣茶:祛寒湿

夏天是一年中身体最湿热的季节,很多人的湿疹都会在这种气候中复发。加上每天都在吹空调,很容易感染寒邪,引起身体不适。一杯姜枣茶,疏散外寒、清化内湿,预防湿气和感冒。

取生姜一块,切成细丝,与适量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最后再加适量红糖即可。

生姜外敷,缓解疼痛

夏季高温闷热和雨季交织,很多中老年人关节就开始疼痛。姜可达到舒筋活血、缓解疼痛的作用,对由于雨季、天气骤冷骤热导致的腰痛、膝关节痛疗效显著。

将生姜切成一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反复数次。

生姜的家常用法

受凉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红糖煮水喝,一日2~3次。

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吹空调后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

痛经: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姜的禁忌

阴虚体质的人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内热较重者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食同源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