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关于帕金森病我们都要知道些什么呢?
帕金森病是什么?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安静状态下肢体出现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肢体僵硬)和姿势平衡障碍(站立或行走不稳)为临床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炎、脑外伤、中*、基底核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等产生的震颤、强直等症状,称为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并不罕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或许将成为帕金森病人数量最多的国家。认识帕金森病首先从识别帕金森病的症状开始:
01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运动症状有三个,分别是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张力增高。其中动作迟缓是最关键的表现。
早期患者可以感觉到刷牙、打鸡蛋、擀饺子皮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等。很多患者会出现手的颤抖,术语称为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但这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必备的特点。有些患者就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逐渐会出现行走不稳、容易摔倒、活动受限、吐字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独立生活困难。这一发展过程因人而异,时间从数年到二十余年不等。02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除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还具有很多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智能减退、小便频急、顽固性便秘等。在非运动症状中,有些是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后发生的,例如智能减退;有些则早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表现出来,例如便秘、情绪低落、嗅觉失灵。有一种睡眠障碍,叫做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表现为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仿佛做噩梦一般,可能打伤自己或同床的人,甚至从床上掉下来。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经常早于帕金森病数年甚至十余年发生,是当前医学界非常重视的一种早期现象,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预警征象。
如果说帕金森病是一幅拼图,每个症状都是拼图的一小块,那么这幅拼图已经由几块变成了几十块。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帕金森病的概念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神经科疾病,扩展为全身多个部位受到牵连的系统性疾病。03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发病是多因素导致的,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携带某些基因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高风险,有些环境因素(例如重金属、农业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职业暴露)会让帕金森病更容易发生,还有些患者的发病与年龄的老化也有关系。
得帕金森的名人: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最大的危害在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全世界约有万患者正受这个疾病的困扰,其中有近一半在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名人也深受其害拳王阿里—拳击手的颤抖
阿里曾被誉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拳击手。他的女儿拉希德所撰写的《我将扶持着你,不会让你跌倒》,书中描述了帕金森病的各种病症,例如震颤身体弯曲和脚步不稳。阿里在序言中表示,帕金森病夺去了他的生命中很多乐趣,但他深信终有一天会有机会治愈这个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帕金森病患者很重要,亲人朋友的心理支持对帕金森病患者有着特殊的价值。
陈景润—受困于医学界的哥德巴赫谜题年,51岁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被诊断患帕金森病。自年10月开始,医院接受治疗。帕金森病被认为是医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当时在世界上尚没有攻克它。年1月17日,陈景润的病情开始恶化,并于当天下午1时10分溘然去世。本来,他是中国数学界最有希望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顶峰的。而帕金森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最终还是让他止步了。
凯瑟琳·赫本—伟大女演员止步于帕金森病凯瑟琳·赫本是一位美国电影女演员。她被认为是美国电影与戏剧界的标志性人物、好莱坞的传奇。凯瑟琳·赫本因为罹患帕金森病,还被关节炎肺炎等“折磨”。年美国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2时50分,曾4度勇夺奥斯卡影后的好莱坞资深女星凯瑟琳·赫本在自己家中去世,享年96岁。
如何治疗帕金森?
从年J·帕金森医生发现帕金森病距今已经有多年了,关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却一直在进行,遗憾的是,直至如今,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帕金森病,一直被认为是绝症,无有效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首选方案为药物治疗,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拟多巴胺类药、抗胆碱药为主。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成突破口
近年来,科学家们尝试了多种创新疗法以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补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最有前景的病因治疗方案。目前,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研究项目受到了多个国家的重视。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是修复黑质神经元变性引起的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基于干细胞的特性,其治疗机制主要有三点:1、向病变组织渗透融合,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从而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2、分泌各种营养因子,起到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及营养作用;3、创造适宜的局部微环境,促进内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我修复进程。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科研成果
据一篇于年刊登在《CellTransplantation》(细胞移植)杂志上的FlorianWegner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将脐带血来源的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帕金森综合征小鼠体内的纹状体部位进行移植,表明采用脐带干细胞来治疗帕金森症是有希望。年,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刊登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的效果观察”一文。文章中介绍医院神经内二科对27例帕金森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治疗后12个月,患者UPDRS量表中的行为和心理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12个月UPDRS量表总评分也低于治疗前(P0.05)。27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UPDRS评分,提升生活质量。年,河北医学大学报道,他们对34例帕金森患者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周静脉滴注移植治疗。对纳入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UC-MSCs经静脉移植对帕金森患者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与移植前相比较,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3个月均有效,1个月到3个月期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疗效可维持到第3个月。性别、病程对疗效有影响,女性在自主神经症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疗效更明显;病程≥5年组RBD症状、RLS症状疗效更明显。中科院周琪院士团队开展“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试验,在该临床试验方案中,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来的神经前体细胞被注入到大脑中的纹状体部位,以期达到多巴胺神经元再生的效果。干细胞移植6个月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变得更轻松,PDQ-39下的日常活动力改善了22%,移动能力改善了15%。PDQ-39下的身体不适维度同样获得改善达12%。如今,干细胞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几乎没有一个医学领域是这项发明没有涉及到的。我们期待未来干细胞能够正式用于临床治疗这些人类顽疾。
让所有人都有尊严的、健康的多活二十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