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东吴神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第一次会议快
TUhjnbcbe - 2022/3/2 15:34:00

东吴神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

(第一次)

为加强神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医院神经内科与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共同举行的东吴神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第一次)于年8月2日下午在附二院神经内科示教室举行。本次会议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春风教授主持,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海,苏州等地多位专家指导,由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的刘春风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志力教授,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广银教授和刘耀波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会议伊始

1

首先,来自复旦大学的*志力教授鼓励临床和基础的研究生们,珍惜时间,利用好空余时间,努力学习,为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不断转化做出卓越贡献。

接着,来自苏州大学医学部徐广银教授勉励各位临床年轻医师和研究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临床和基础两者联合,利用好神经疾病转化医学平台,做好自身研究道路的长久发展。

会议过程

2

首先,来自复旦大学的曲卫敏教授为我们带来基底节区多巴胺、腺苷受体和睡眠觉醒的相互作用的讲座。曲教授从基底节解剖和正常神经通路入手,并且结合团队所做研究成果,指出A2A受体具有促眠作用,激活其在动物中可迅速促眠,而激活VTA部位的GABA神经元可促觉醒,同时多巴胺D1受体具有觉醒效应。

接着来自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丛启飞教授为我们带来SRPX2影响神经突触消除的机制。丛教授指出,异常神经突触消除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阿尔兹海默病,机制主要有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相互作用,神经突触消除免疫机制等。同时,神经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导致神经突触丢失。丛教授的发言深入而又精彩,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第三位是来自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的王林波博士后带来基于多模态脑影像的帕金森病分型和疾病进展研究讲座。他指出,帕金森病临床有多种分型方法,并且不同分型可能在疾病进展期会相互转化。他结合自身团队研究成果,利用大数据得到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分析不同临床亚型的患者磁共振及预后的差异性。最后,他提出,我们应将目光集中于帕金森病各亚型在前驱期的不同表现,早期预防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一位是来自医院神经内科的毛成洁副教授带来的帕金森病相关疼痛。疼痛是帕金森病主要非运动症状之一,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的定位和机制有多种神经传导通路,可以作为治疗的不同靶点。同时,疼痛可能作为帕金森病的前驱期症状表现。她指出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疼痛的第一选择,其次可选择止痛等对症处理。

会议最后

3

最后,刘春风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刘教授提出,本次大会作为临床和基础医学的交汇点,是医生们和科学家们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契机。大家应利用好本次大会平台和资源,加强交流,通力合作,共同攻克学术前沿尖端问题,并最终将成果解决临床问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

文字|谢伟晔

编辑|谢伟晔张金茹

审校|刘春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吴神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第一次会议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