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熊继柏亲述感冒诊治思路经验
TUhjnbcbe - 2022/7/21 19:37:00

点击上方蓝字“杏林讲坛”→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咱们从这日最先讲病证。这日讲第一个病:伤风。

伤风是个小病,也是个最罕见的病。不过,咱们却不成藐视。清朝的名医徐大椿,这是个很伶俐的人,又叫徐灵胎。他有一句话,他说:“伤风不醒,便成痨。”伤风称为“伤风”,“不醒”即是“不愈”——“便成痨”,会变为痨病的。道理是,咱们不成藐视伤风,这是一个难治的病。绝不是用“白加黑”,或几粒“速效伤风胶囊”就能够束缚的,自然能够束缚一些,不过略微繁杂一点你就束缚不了然。我这日赋几个要点讲。

所谓伤风,感是感触,冒是触冒。感触触冒外邪,就称为伤风。外邪囊括六淫,不过以风邪为主。由于《素问·盛怒通天论》里讲:“风者,百病之始也。”指出风邪是外感疾患的先河。一共外感疾患以风为首,以风为主。以是,伤风是感触触冒外邪,也即是感触触冒风邪,这即是伤风。

伤风这个称呼,在咱们的中医典范内里没有正式定名,也即是说在《*帝内经》,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阿谁期间,咱们的前代还没有讲“伤风”这个名词,这个病名。

《内经》内里有“感”,有“感于”,有“伤于”,有“两感”,说的都是属于“伤风”这一系列的病,不过它即是不讲“伤风”这两个字。

“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这边就有一个“感”字。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感于寒湿。”《素问·咳论》又讲:“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这就多了一个字为“感于”,感于甚么甚么邪气就会病发,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伤于”。《素问·太阴阳明论》里讲:“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这都是原话。有伤于风邪的,有伤于湿邪的,伤了往后病发的部位都不同样。这就出了一个“伤于”。在《素问·热论》内里再有一个病证叫“两感于寒”。两感,它是有所指的,是指内外两经同时感触寒邪,称为两感。

咱们看到《*帝内经》没有“伤风”这个术语,不过它有“感”、“感于”、“伤于”和“两感”,曾经精确提议了一个“感”字,这个“感”即是感触外邪的道理。

《伤寒论》没有讲“伤风”,也没有讲“感于”,讲甚么呢?它换了个字眼。咱们领会,《伤寒论》是外感病的撰著,专论外感病的。外感病的初起,太阳病中两个证:一个“中风”,一个“伤寒”。众人读过《伤寒论》,“太阳病,发烧,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烧,或未发烧,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边一个“中风”,一个“伤寒”,都是太阳病的表证初起病证,但是它没讲“伤风”,它比伤风要重很多,它不称伤风,不过它属于外感病证。

温病学家讲“温病”,都是讲的外感热病。《温病学》是专讲外感热病的,但是它惟有外感,它也没讲“伤风”。譬如叶天士的书《外感温热篇》,陈平伯的书叫《外感温病篇》,叫“外感”两个字,不过都没讲“伤风”。

那这个“伤风”从何处来的呢?

“伤风”这个名词是从明朝最先的。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首先提议“伤风”,“人有伤风外邪者,那时常即治”,精确提议“伤风”这个病名,“伤风外邪”。接着又有一个姓吴的医家叫吴崑,他写的一部小书,叫《医方考》。《医方考》内里就讲:“六气袭人,重者为中,次者为伤,轻者为伤风。”咱们这日的《内科学》,不管哪一册《内科学》,第一个病讲的都是伤风。伤风从何处来的呢?这个病名,即是从明朝的张景岳最先的,是指感触触冒外邪的疾病,就称为“伤风”。

伤风有两种。第一种,是时时的伤风;第二种,是大方伤风。这是咱们当代的懂得,昔人还没有这么讲。通盘的伤风都有轻重不同的传染性,不过,一旦孕育大的大方,它就不是时时的伤风了。病症是伤风的病症,不过它能够孕育大的大方。昔人讲:“一人得之谓之温,一方得之谓之疫。”大片大片地患统一个病证,中医就称为“疫病”,西医称为大方性传患病。《素问·刺法论》讲过:“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管巨细,病状如同。”不管男女老幼,一方的人大概大片的人得同样的病,这即是“疫病”,它是传染的。时时的伤风好治,大方的伤风,变动最快,热变最速,变证多端,那是不好治的。

一、主症辨析

1.恶寒发烧

也能够讲发烧恶寒。不管你讲恶寒发烧也好,或讲发烧恶寒也好,这两个病症它是同时并见,不是独自涌现。在发烧的同时有恶寒,在恶寒的同时有发烧,两者并见。这是伤风的第一个病症特征。这一点咱们的昔人早有懂得,不是咱们此刻才懂得的。如“因于露风,乃生寒热”(《素问·盛怒通天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素问·咳论》);“风从外入,使人振寒,汗出面痛,身重恶寒”(《素问·骨空言》);“病有发烧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无寒者,发于阴也”(《伤寒论》)。

“因于露风”,露风即是冒露风邪,换句话说即是感触了风邪,就涌现恶寒发烧。风邪伤人有许很多多的病症,此中有一个即是寒热。“风从外入,使人振寒”,首先即是阵阵冰冷,反面还加一个恶寒。以是恶寒发烧也好,发烧恶寒也好,都是两者并见。《伤寒论》讲得很知晓,“病有发烧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无寒者,发于阴也”,阳,即是表。昆裔有医家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在发烧的经过中只需看到有恶寒的迹象,你首先要思量这个病人有伤风的病症。

2.鼻塞,流涕,打喷嚏

一个鼻子塞,二个流鼻涕,三个打喷嚏。这是第二个主症。

3.头痛或身痛

有的身上痛,有的身上不必要痛,不过他有不适,有不恬逸。咱们此刻的教科书上有的写身痛,有的写头痛,有的写头痛一身不适也是能够的。

这是伤风的三大主症,而三个主症内里尤以恶寒发烧为最超过、最严重。再有,舌苔薄白,脉浮。不管他是浮脉兼甚么脉,但时常是浮脉,这是时时而言。有特别的我就未几讲了。譬如《金匮要略》不是有一个“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那是其余的事了,尺脉浮那不是善事。我这讲的是时时处境。浮脉主表,表证就脉浮。

记得《医学心悟》历程钟龄讲过一句话:“一身以内外,全在于发烧与潮热,恶寒与恶热,脉之浮沉以分之。”一身的表证和里证,何如分辨?一个,发烧与潮热。发烧是表证,潮热是里证;二个,恶寒与恶热。恶寒是表证,恶热是里证;三个,脉浮的是表证,脉沉的是里证。这即是咱们临床分辩内外的一个基础的准绳。

咱们中医辨证,要以病人的病症体现为根据。我在上一堂讲座里曾经讲过,中医临床的辨证纵然法则很多,不过,关键是弄清病邪的性质和部位,这个部位就囊括了表证和里证。以是咱们临床上必要要弄清这个病人究竟是表证仍是里证。自然,这边面再有一个病发的光阴题目。病发光阴短,要思量表证;病发光阴长,要思量里证。最基础的根据是甚么?即是病症体现。以是刚才程钟龄讲的这个话就很严重。

二、辨治办法

辨治,即是辨证论治。中诊疗伤风不是用一个方,也不是用几味成药能够治的,必要要辨证。不能辨证的中医,最少不是一个好中医。中诊疗病必要要在辨证的前提下尔后施治。绝不是通盘的伤风,千绝对万的伤风咱们用一个方,用几味药就能够塞责的。那但是塞责,那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医。何如辨?我感触,辨治伤风病的办法是三条。

1.辨风寒与风热

刚才前方曾经讲过了,“风者,百病之始也”,伤风外邪以风邪为主。不过,在首要的性质上有风寒微风热之别,这一点是绝对要搞清的。由于寒与热全面不同。风寒的微风热的,都是外感风邪,关键即是寒热的差别。风寒与风热何如识别?

风寒的伤风,除了刚才讲的伤风主症除外,它有几个显然的特征。第一,恶寒较重。也即是说,恶寒要比发烧重。第二,口不渴。第三,无汗。纵然有汗,也是少汗。第四,舌苔薄白。第五,脉浮缓。讲义上讲脉浮紧,浮紧你不必要会看,浮缓就美观,跳得略微慢一点。这即是风寒伤风的特征。

风热呢,也同样具备伤风的主症,不过它也有几个特征。第一,发烧重恶寒轻,倒过来了。第二,口渴。第三,汗出,自汗。第四,舌苔薄*,舌边尖红。纵然是舌苔薄白,而舌边是红的。第五,脉浮数。风热有热象。偶尔候还喉咙痛,鼻子枯燥,这都属于热象。

治伤风,一条基础的准绳,即是发布,即是遣散表邪。咱们领会肺主宣发,肺主外相。不管你是外相受邪也好,不管你是口鼻而入受邪也好,都是伤肺气。肺气郁闭,就必需宣散。由于肺主宣发,要适应它素来的生理机能。以是必要要“汗而发之”,无疑要解表,没有其余的做法。《素问·标本病传论》讲:“从外以内者先治其外。”大凡外邪伤人的病,都要先治外,这是准绳。《内经》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郁而发烧,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这就奉告咱们,诊疗伤风,它总的诊疗准绳是发汗解表。

(1)风寒伤风

由于寒主含蓄,它郁遏阳气,以是必需发汗,必需解表。因此,风寒伤风的首要选方是荆防败*散。假设这部分是暮年人,大概是对照亏弱的人,有一个同样的方,叫人参败*散。人参败*散即是荆防败*散撤退荆芥、防风,加人参。人参你能够酌情束缚。能够开*参,也能够开一点人参,都是能够的。时时咱们用*参,这是风寒证。

(2)风热伤风

其病症前已论述,它的主方即是银翘散大概桑菊饮。银翘散和桑菊饮何如差别?两个方都是辛凉透表的方,两个方都是有准绳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一条诊疗准绳,这个准绳叫“因其轻而扬之”,病邪对照轻,用宣传的法子去诊疗。吴鞠通按照这条准绳,创办了其余一个准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咱们看看银翘散和桑菊饮内里的药是些甚么药?由于“非轻不举”,全是些轻扬的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芦根、金银花,囊括荆芥。

银翘散和桑菊饮在临床上何如差别应用呢?我有一句最简明的话:满身病症显然的用银翘散,上呼吸道病症显然的用桑菊饮。这不就非常知晓了?鼻塞、咽痛、咳嗽,这是上呼吸道病症显然的,用桑菊饮;满身恶寒发烧对照显然,一身不适,头痛对照显然的,用银翘散。这即是两者的差别。

应用银翘散和桑菊饮咱们必需把握此中的一个玄妙。这玄妙在甚么地点?你读读吴鞠通的书就领会了,《温病条辨》给咱们讲得挺知晓的。银翘散和桑菊饮的煎伏法子是特别的。咱们此刻的人熬药,不管甚么药,一熬一个小时。有的懒一点,他熬半个小时;有的一个小时往后他就跑了,干其它去了,药也熬糊了。他感触是熬猪足。

这个银翘散和桑菊饮是轻清上浮的药。咱们用的是它的“气”,不是用它的“味”。你在何处熬猪足,一熬一个小时,你说再有甚么效用?阿谁银翘散和桑菊饮不起半点效用了。以是,吴鞠通有句话,“芬香大出即取服”,就要喝药。“日一剂,不尽,再剂”,一天吃两剂,都是能够的。取其轻清上浮,取其轻清宣透。咱们是取它的“气”。以是银翘散和桑菊饮煎服的时分,大夫必要要嘱托。

中药是查办煎伏法的。此刻的药店时常是用韩国的机子煎药。我实地察看了它是何如煎药的。先泡,泡半个小时,尔后煎,煎半个小时,尔后掏出水汁。这关于时时的药而言,能够的。不过,关于两种药,它是不成以的。一种即是咱们讲的银翘散、桑菊饮,绝对不成以这么煎;二种,即是介类药,味厚的药。譬如龟板、鳖甲、牡蛎、炮穿山甲、豹骨等等,那就煎不出汁来了。以是,针对这类特别的煎伏法,咱们当大夫的,临证的时分必要要交代病家。不然,你的银翘分散得再对,而煎伏法错的,依然没效!

2.辨兼夹邪气

伤风虽然是两大类,一个风寒,一个风热,不过有兼夹的邪气。这个兼夹的邪气咱们何如看呢?看两点。第一,看病人的病症特征;第二,看时骨气象的变动。病症特征是首要的。不过,也要连合四序的时节、气象的变动差别。

咱们不单办法会一年四序的基础变动,况且还办法会这一年中的特别变动。譬当前年是“戊子年”。“戊”是火运,往年是火运过度,以是往年的火气非常大,往年要留神防暑。火年象征着甚么?火是属心的。那往年的火证就多,心火繁盛的病就多。火是克肺金的。用当代医学的话讲,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脏,克肺金就呼吸道的病多。这即是往年病发的偏向。

从时节的变异来说,子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往年的上半年气象以炎热为主,非常是第三个季度,暑假先后,是炎热非常重的时分。目前年的入秋是湿气主司,火气过了往后接着即是湿气主司,以是忖度往年的第四步即是刚才入秋,在暑末秋初之际湿病非常多。这个时分,咱们治伤风,就要思量夹湿的对照多,湿病就对照多。往年的第五步是少阳相火主司,也即是暮秋,到了靠近冬季的时分,素来理当冰冷,俄然火气主司,象征着甚么?冬季反而来夏季,那就大概有传患病,风热伤风就大概较多。纵然没有传患病,这个风热伤风必定会多。这个时分就要治风热伤风了。

为甚么《内经》讲“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舆,中知人事,能够持久”?做为中医,不单要懂得人的生理病理,更要懂得地舆处境,还要懂得天文局面学识。以是咱们治伤风,你别看小小的伤风,为甚么讲那末繁杂?由于它确有这么繁杂。除了按照病人的病症特征,还要参考时节、气象的变动。

伤风兼夹的邪气有哪几种呢?第一个,夹暑;第二个,夹湿;第三个,夹燥。也即是夹暑伤风,夹湿伤风,夹燥伤风。

(1)夹暑伤风

它有一个束缚,必需在暑天,“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这是《素问·热论》的准绳。在夏至往日所受的外感病只可称为温病,在夏至往后所受的外感病——自然都是暑热病,所受的都是热邪——不称为温病,而称为暑病。夏至往后,从夏至最先,小暑,大暑,立秋,处暑,这个光阴所得的外感病,时时是暑病。这是暑气适时。

《素问》讲“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春季时时受风邪,夏季时时受暑邪,秋季时时受湿邪,冬季时时受寒邪。为甚么秋伤于湿呢?秋不是伤燥吗?你学了“命运学”就领会了。秋季,它是两气所主。前半个秋季是湿气所主,后半个秋季是燥气所主。讲“秋伤于燥”,没错。不过《内经》内里长期是讲的“秋伤于湿”,由于前半个秋季是湿气所主。看来外邪伤人具备激烈的时节性。

因此,在不同的时节看伤风,咱们的诊断、处方用药就必定有所差别。自然要以病症特征为根据。譬如夹暑伤风。首先,是在暑天;其次,它的病症,大热天涌现恶寒发烧,头痛身痛、无汗,很像是风寒伤风,但是他蓄意中烦,他有小便*,大概有出汗。这就不能用荆防败*散。你用银翘散跟荆防败*散,都是没用的。用甚么方呢?要用新加香薷饮。

吴鞠通讲:“手太阴温病,发烧恶寒,头痛身疼,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香薷,一味特别的药。它的效用是两个:第一个,发汗解表;第二个,涤暑除湿,它有涤暑除湿的效用。以是,昆裔有医家曾经说香薷是夏月的“麻*”。咱们夏季不必麻*而用香薷,它能够起到麻*发汗解表的效用。不过,它能够起到麻*不能起到的效用,即是涤暑祛湿。这即是香薷的特征。因此,夏季治夹暑伤风,要用新加香薷饮。

(2)夹湿伤风

夹湿有夹湿的特征,不必要要控制于夏秋季。原来,湿气一年四序皆有之。我察觉它再有地区的干系。譬如长沙这个地点,湿气就非常大。这日的上昼到正午,众人理当发觉一个特征,通盘的楼梯都在何处“冒汗”。这是甚么?这是湿气。人糊口在这个处境当中,受不受湿呢?会遭到湿气的。假设斯时伤风,很大概就夹湿。

夹湿伤风的特征是甚么?第一,有伤风的主症;第二,有湿证的特征。湿证的特征是甚么?《素问·盛怒通天论》中讲,“因于湿,首如裹”。这个“首”何如讲?这个首字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头称为首。受了湿邪往后面如裹,体现头部紧,头部极重,头就特其它困,这个大脑就会受影响。

第二个道理,“首”,最先。湿病一最先,人的一身就极重如裹。这是描述满身极重。以是湿病的特征,第一个即是身重头重,一种极重感,一种酸重感;第二个,即是胸闷脘痞,泛恶。甚么叫泛恶?恶心欲呕,不过没有呕出来,想呕。胸闷,胸中痞闷;第三个,舌苔白腻,这个特征非常严重。中医看病不是量血压,中医是要看脉看舌的。中医看病不是拿听诊器的。

咱们此刻的老百姓看病,由于来往西医多,不单来往西医多,况且来往那些假中医太多了。老百姓一看病,第一句话,“您给我量量血压看”,“您不帮我听一听啊”?我说我这边是中医,不是量血压的,我也不拿听诊器的。那你中医是干甚么的?中医是看脉的,中医是看舌的,这是相当严重的两项。你不会看舌,你何如领会他邪气的浅深?你何如领会他津液的生死?

湿病,最大的特征:舌苔白腻。这个很严重。吴鞠通《温病条辨》曾经讲过湿温的特征:“头痛恶寒,身重痛苦,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胸闷不饥,病难速已,名曰湿温。”“头痛恶寒,身重痛苦”这是甚么?这是表证,湿郁在表。它再有更严重的东西:苔白不渴,胸闷不饥。

治夹湿伤风,理当是两个方:第一个方,以表证为最超过的,即是一身酸痛极重,头重痛,舌苔白腻,恶寒显然的,用羌活胜湿汤。第二个,即是吴鞠通刚才讲的,除了头痛恶寒、身重痛苦除外,有榜样的胸闷不饥,用甚么方?三仁汤。咱们诊疗夹湿伤风就用这两个方,足矣。

(3)夹燥伤风

“燥者干之”,燥气伤人,必要有枯燥的特征。口鼻咽喉枯燥,这是最严重的;大概是咽喉干而痛苦,甚至于鼻子里再有出血,咳嗽少痰,舌红少苔况且舌上枯燥。不过首先要有伤风的主症:恶寒发烧,鼻塞流涕,喷嚏头痛,脉浮,同时又有枯燥的显然特征,不管在哪个期间,自然主假设暮秋。这即是夹燥伤风。

要精确一点的是,秋季是一个分边界。前方是暑热,反面是严冬。以是秋季有两种气象:一种是暑热之气未尽,二种是冬寒之气已临。以是秋季的气象对照繁杂。燥,素来是冷气,“燥者,凉也”。但由于有云云一个同化的气象,繁杂的成分,秋燥证又能够分为两种变动,正如温病学家所言,“秋伤燥气者,轻者为燥,重者为寒”。

在病症体现上就有两种证候:一种称为温燥,一种称为凉燥。甚么叫温燥?燥夹热。甚么叫凉燥?燥夹寒。不过,临床上总因此温燥为主。以是咱们诊疗秋燥证,主方是桑杏汤,大概是桑菊饮。假设,确的确实是属于凉燥,理当用杏苏散。对照而言,治秋燥的方也即是诊疗外感夹燥的方,夹燥伤风的方理当是桑杏汤大概桑菊饮。

3.辨体质真假

人的形骸有厚薄,体质有强弱,年事有老小,性别有男女,行状有脑力和膂力的差别。假设给一个很文弱的人治伤风,咱们用荆防败*散,来他10剂,行不可?不可。这部分是个杀猪的,一头猪不要他人帮手,一刀子就宰了。给他治伤风,你想想看,用药要何如用?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常常患伤风。这是甚么伤风?这是体质亏弱而至。以是咱们临床治伤风,要分辩体质的强弱,要懂得证候的真假。

实证,我刚才在前方讲的一些都是实证。虚证呢?譬如老头伤风,譬如素体气虚的人,素体贫血的人,素体阴虚的人伤风,譬如素来是文弱体质的人一年四序患伤风,何如治?就必需要扶其虚,这点很严重。

我这边还要趁便讲一点,风寒伤风微风热伤风,夹暑伤风,夹燥伤风,夹湿伤风,除了属于邪气的确有性质的差别除外,再有一个内涵的成分。甚么成分呢?邪气伤人,能够随人的体质孕育变动。

我打个譬如,假设咱们两部分出去,同时遭遇疾风暴雨,两部分都被雨淋湿了。第二天两部分都伤风了。两人同时受一种邪气,同时病发,受邪在统一个住址,统一个光阴——有“四同”,可不成以用统一个方?不必要。为甚么?有一个内涵成分,要看这两部分体质是不是同样。

假设一个是阳体,一个是阴体,阴体的人,显然是一个风寒伤风;而阳体的人,是一个风热伤风。为甚么?由于病邪伤人,能够跟着人的体质差别而有不同的变动。咱们反面要讲“痹证”,它就非常显然地表现了这个特征。同样是风寒湿气伤人,但是恰恰在有些人身上邪气是从热化,这即是体质使然。

再譬如饮酒,一桌人在饮酒,都醉了。你去察看,这一桌人醉酒往后,是两种不同的反映。一种人最先挽衣袖了,脱衣服了,眼红脖子粗,就最先叫喊呐喊了,甚至要跟人吵架,声响非常粗。第二种人,就钻到桌子上面,到桌子上面就寝去了。绝对是这两种反映。为甚么?同样饮酒,同时醉酒,为甚么反映不同样呢?体质使然。这是一个繁杂的成分。

以是咱们不要感触风热伤风、风寒伤风就必要是某种邪气。自然,邪气性质不成变,不过它能够跟着人的体质而变动。纵然这部分是风寒伤风,由于他的体质是一个炎热的阳体,他体现的必定是炎热证候;这部分素体阳虚,纵然是属于风热之邪,他也会从寒化。以是咱们必需要留神人的体质的真假荣枯。

体虚伤风在临床上最罕见的是气虚伤风。咱们教科书上还列有阴虚伤风,贫血伤风,这不该该参与在伤风的领域内。只可说伤风病人素体阴虚,伤风病人素体贫血,理当这么束缚,只可云云说。

而气虚伤风为甚么理当参与首要一条呢?由于气虚往后体表落空固护,最轻易伤风。气虚伤风的病症除了伤风的主症除外,再有三大主症。第一,最轻易一再伤风;第二,疲惫,自汗;第三,脉一定亏弱。主方理当是玉屏风散大概是参苏饮。气虚伤风假设涌现显然的恶寒肢冷,兄弟冷,舌淡,舌苔薄白,口不渴,这就由气虚进了一步,涌现阳虚了。即是阳虚伤风了。张仲景有一个很好的方,即是桂枝新加汤,又称为桂枝人参新加汤。

三、部分阅历

1.伤风的用药必需连合时骨气象

我刚才前方讲的,兼夹邪气,咱们就必需根据时骨气象的变动来引导诊断和处方。

譬如,春季。春季是甚么气所主?第一是厥阴风木主令;第二是少阳初生之气,阳气升发的时节。“春三月,此谓发陈。六合俱生,万物以荣。”而厥阴者,肝也;少阳者,胆也。换句话讲,是肝胆之气主司的时分。以是春季的伤风,是风热证也好,是风寒证也好,都要珍视一个方:小柴胡汤。

自然柴胡汤有柴胡汤的主症,寒热往还,口苦,呕逆。没有呕逆,也没有显然的口苦,在这类处境下,不必柴胡汤也要用柴胡。柴胡是干甚么的?小柴胡汤的柴胡,咱们是讲妥协少阳枢机,少阳为枢。不过,咱们要思索一下柴胡自身的效用。它是个甚么药?

它本是一味解表药。《药性赋》内里讲得很知晓:“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柴胡是入胆的,它也能够入肝,肝胆相内外。四逆散,柴胡疏肝汤,悠闲散,柴胡干吗的?疏肝的。在补中益气汤里,柴胡干吗呢?升提的。不过柴胡再有其余一个效用,那即是解表的效用。它不单入少阳入厥阴,况且能够解表。以是,春季治伤风必要要用柴胡。

譬如春季治风热伤风,我就罕用银翘散加柴胡,大概是银翘散合小柴胡汤。柴胡能够重用。假设要用它解表的一面,柴胡能够用到15克,甚至30克,这才干够表现它解表的效用。这是一点小阅历。

夏季夹暑伤风,我刚才讲了,新加香薷饮。昆裔有一些医家把新加香薷饮内里再加两味药,一个茯苓,一个甘草,称之为五味香薷饮。我不准许这一点。为甚么?疗效不好,不如吴鞠通的新加香薷饮成效好。

我思索,夏季是暑湿时节,新加香薷饮的确再有它不够的地点。加点甚么药呢?我经过几十年的探求,加了两味非常有用的药。一味药是必加的药,滑石。为甚么要加滑石?滑石,利湿清暑,它的效用非常的好。不是有个“六一散”吗?特地解暑的。为甚么要加滑石呢?不是敷衍加的。它能够利小便,渗湿。它是清暑渗湿,也能够讲淡渗利湿,远远超越茯苓。

再有一味药,要适时而加。适甚么时呢?夹暑伤风,假设病人涌现舌苔*大概*滑大概*腻,口苦尿赤,这是显然的热化,要加一味*芩。没有热化不要加*芩,要有热化才加*芩。这即是新加香薷饮的变动之地址。

秋季,燥气所主。用桑杏汤,用桑菊饮虽然不错,不过,有的时分气力却显不敷,由于终归是轻剂,还能够加点荆芥或苏叶。

冬季是冷气所主。譬如昨年大寒往后涌现大冰冻,在咱们湖南省这个地点寒冷稀奇。这个时分假设人伤风,必要是冷气很重。寒主收引,假设你不思量这个时节而只用些罕用药,那就不可。以是冬季的伤风,纵然是风热伤风,也要加一点辛温的药,那风寒伤风就更不必说了。罕用的荆防败*散自身即是治风寒的,都是辛温的药。假设是风热伤风,我也要加用一点辛温散发的药,借助它的散发效用,这才与冬季寒凝所主的季令相吻合。加用甚么药呢?羌活,防风。

2.诊疗伤风高热,用内外双解法

临床最罕见的是稚童。稚童最轻易发高烧的光阴是十岁往日。这个内外双解法不是我创造的,咱们的老前代张仲景早就创造了。咱们看看大柴胡汤。有柴胡走表的,有大*、枳实走里的,这不即是内外双解吗?葛根*芩*连汤治协热下利,葛根干吗的?走表的。*连、*芩是干吗的?入里清热。这不即是内外双解法吗?咱们老前代早就用过了。

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麻*解表的,大*、芒硝通大便入里的,也是内外双解法。我的“内外双解法”不是指张仲景的,也不是指刘河间的,是我的部分制造。这个部分制造是我在临床上一再探求的,不是用一次两次,而是用了千次以上。以是这个是靠得住的。

第一个内外双解法,即是伤风高烧并发肺炎,非常是稚童。西医不是讲“肺炎”吗?又高烧又咳嗽又气喘,何如办?麻杏石甘汤加大*。张仲景没讲过“麻杏石甘汤加大*”,这个“加大*”是熊某人加的。肺炎高烧老是退不下来,邪壅于表,热遏于里,肺气壅遏——为甚么不从大肠通一下呢?肺与大肠相内外。能够一面宣肺气解表,其余一面通腑气。使邪气火速有前程。假设张仲景老爷爷还健在的话,我要向他老头家请示一下这个主见行不可。我信任他会拍板准许的。即是麻杏石甘汤加大*。这能够说是个法门。

第二个,即是赤子急性扁桃体炎,囊括扁桃体脓肿。扁桃体炎大多是伤风往后引发了扁桃体肿大,严峻的涌现化脓。它有一个显然的高烧不退的特征,烧到41℃那是习以为常。办法会喉咙这个部位,“喉主气象,咽主地气”。司气象者,谁所主?肺所主。司地气者,谁所主?胃所主。一个是肺,一个是胃。肺是五脏之一,胃是六腑之一。伤风往后,外邪阻塞,壅遏肺气,而胃中素有炎热。外邪郁闭,炎热郁遏上冲咽喉,就孕育了咽喉红肿。何如治?宣散肺气解表。银翘散、桑菊饮不是宣散肺气治风热伤风的吗?那胃之炎热何如办呢?加大*。即是用银翘散加大*。吴鞠通用银翘散的时分历来没加过大*,我这边加了大*。这是诊疗风热伤风,非常是急性扁桃体炎发高热的一个妙招。

第三个内外双解的例子即是防风通圣散。恶寒,头痛,身疼,口苦,大便秘结——榜样的实证,用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

3.对寒热同化证,理当寒热合治

临床上,疾病体现是变幻无穷、纷纷杂杂的,绝对不是按咱们书上讲的去害病。假设是纯真的风寒证,好治;纯真的风热证,好治;假设寒证和热证搅和在一同,何如办?寒热同化,既有恶寒、头痛、身疼、无汗,寒证;也有口苦、口渴、尿*、舌苔*。这是个寒热同化证,你就要寒热同治,寒热合治,既要用辛温药解表,又要用凉爽的药清里热。刚才我举的防风通圣散原来即是此中一个例子。防风通圣散何如个寒热同化?除了恶寒、身痛、头痛、无汗除外,它再有大便秘结,口苦尿*。大概有恶寒、头痛、身疼除外,再有口苦、尿*、口渴、头痛显然。用甚么方?用程钟龄的柴葛解肌汤。

4.赤子伤风的证治特征

咱们调理赤子,是有特地学识的。稚童一来,我把他手一拉,大概是你还没拉他的手,他一看你穿白大褂他就叫。此时你的眼睛理当笔挺直地盯着稚童嘴巴,这是法门。你手一拉,他“哇”一声叫,越叫得大越好,喉咙、舌子,一眼看得清知晓楚。假设你不懂这一点,看完经纹尔后再看嘴巴,你要他张嘴,他死都不会张嘴。即是把牙齿撬得出了血他也不张嘴,看你何如办?结局把稚童整得哇哇叫。我前次不是讲了吗?我说中医除了踏实的理论功底,除了丰饶的临床阅历,再有更严重的一条,即是迅速的思惟反映。反映要非常快。你在门诊上本身呆若木鸡,你说你看得好病吗?你本身要灵便一点。

咱们治赤子伤风,证治有甚么特征呢?

第一,赤子的用药宜轻缓。我开荆防败*散是不是要像大人同样开?不可的。赤子的风寒伤风不能用荆防败*散。用甚么方?用杏苏饮。风热伤风能够用银翘散,能够用桑菊饮。

第二,稚童服药有特别的法子。咱们大人喝药喝一杯,有一些猛一点的喝一大碗。那稚童可不成以云云?不可的。稚童你灌他这么一杯,你想想看会何如样?这都是些不知道的人,他感触药喝得越多就越好。这是不可的,要小量多餐。这是服药的法子。

第三,稚童的变证非常快,变证多端。发烧不退,立刻变为惊风。发烧伤风不好,第二天即是咳嗽,第三天说未必即是肺炎喘促。病院讲个“支原体传染”,把那些家长吓死了。历来没听讲过甚么“支原体”,这患有啊?他感触是“艾滋病”来了。原来即是伤风的传变。赤子伤风传变得最快,不是肺炎,即是惊风,即是扁桃体炎,这是一个特征。因此,治稚童病要立取速效。

第四,稚童伤风最轻易夹食。稚童时时吃东西都没有准断定量天命,轻易膈食。以是稚童一伤风时时多夹食。假设稚童肚子胀,吐逆,不管你伤风何如,在伤风的处方上必要要加之消导药。“三仙”啊:山查、神曲、麦芽、莱菔子;大便不通加枳实、大*。这即是咱们诊疗稚童的证治特征。

四、病案举例

例一、邓某,女,40岁。

这个病人是咱们学塾的一个先生。年暑假期间,突患发烧,最先39℃,送病院急诊室。第三天热势高达41℃,陆续5天,热势不减,已请中医会诊。第一次处方银翘散,第二次处方大剂白虎汤。处方我看了,石膏用60克,服药后高热仍是41℃。白虎汤吃了3付没下来。咱们学塾头领去找我了。说,你快去,病人危险了。白虎汤石膏用60克,物理降温也用了,但是体温41℃即是下不来。40岁的成年人,自然危险呀。

病至第六天我去病人何处看看。我进家世一眼,瞥见这个病人睡在床上,身上盖着毛毯。那时甚么气象?众人穿短袖衣,吹空调。她却盖着一床毛毯。给我第一回忆,表证。恶寒发烧,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学识。你再热,我不管你40℃、41℃,你恶寒啊,发烧温度那末高,何如冒出一个恶寒呢?这个毯子盖得失常嘛。

患者身热如火,身无汗出。我问她,她说微恶风寒,口不甚渴,其余没甚么病症。我说你头痛吗?不显然。即是发高烧,即是恶寒。她那时有些含糊,谈话都倒横直竖。舌苔白腻,脉浮数。

咱们学塾有个头领陪我在何处看。他说可不成以治?我说能够治。有甚么殊效药没有?他说甚么时分能够退烧?我说或许一天吧。一天?他感触猎怪异。我说一天能够退烧。分明是个表证嘛,这即是个准则的夹暑伤风。众人能够开处方了吧。新加香薷饮加滑石。三付药。第一付药吃完,就退烧了。中诊疗病,辨证选方必要要准。这是第一个病例。

例二、章某,女,32岁,是长沙邮电局的一个员工。

年春季突感发烧恶寒,体温高达40℃以上。恶寒显然,头痛,一身痛苦。经病院中西连合诊疗一周余,诸症未减。高热,恶寒,头痛。头痛在哪些部位呢?头额、双侧及后面项部,即是满脑皆痛。一身痛苦,况且他在何处唉哟唉哟,一声一声地喊。他说高烧他无所谓,他即是疼得受不住。一摸,身热如火。但又显然地恶寒。既恶寒又高热,既头痛又身疼,况且口渴,口苦,自汗,舌苔*白相兼,脉弦数有力。

众人解析一下。这是一个甚么证?她第一病症是恶寒发烧,这能够算一个重症伤风。病症对照超过,对照重。这是一个榜样的寒热同化的伤风。这个头痛有一个特征。咱们反面要讲头痛的。前额痛属阳明,双侧痛属少阳,后脑部痛属太阳。这三个地点都痛,总称为三阳,三阳头痛。三阳都是表,榜样的恶寒发烧,这是表证。口渴,脉象弦数,舌苔*,这是热证。这不即是一个寒热同化吗?何如治?用我刚才讲过的,柴葛解肌汤。就这个方,好得很快。

急证,非常是紧急病证,它有个显然的特征,不是好得快,即是死得快。以是你应急抢险就要搞得快。“譬犹拯溺救焚,岂容整冠束发”,就诊病人跟救水救火同样,你还在何处慢腾腾的。等我把帽子戴好,我把鞋子穿好,再来。那何如行?急证即是应急抢险,要让人家好得快。好得不快就危险了。

例三、张某,男,5岁,是省电视台的一个稚童,病院会诊的病例。

发烧,热势高达40℃,病院就诊。至第三天,热势高达41℃。至第六天,热势涓滴未减。患儿涌现酣睡形态,兄弟时做掣动,高热陆续不退。

诊察时稚童高热如火,不过鼻子里有鼻涕。况且畏寒,热得不可,鼻子里却有鼻涕,这是伤风啊。喉中扁桃体显然肿大况且有化脓点。患儿由于陆续高烧以是昏昏欲睡,不过你叫他,他睁眼。表明没有昏厥,神态还憬悟。他是由于高烧,精力极为疲惫。双手时常地发抖,不欲饮食,时欲呕逆。我问他大便何如样。家人说稚童这几天没吃东西,也没解大便。舌苔薄白而*,纹紫,脉浮数。这即是我刚才讲的伤风引发的急性扁桃体炎的高热不退。用的即是内外双解法,银翘散加大*。就这个方,一天以内就退烧了,好得挺快的。

本文摘自《从典范来临床——熊继柏《内经》与临证治验十三讲》,群众卫生出书社。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熊继柏亲述感冒诊治思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