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年3月21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5万,累计死亡超过1.1万人。
仅3月20日一天,中国以外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近3万例。与之相对的是国内新增病例持续走低。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3月2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湖北连续3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外防输入已经成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拥有万人的超级城市,上海截至目前没有出现疫情社区流行,没有医务人员的感染,确诊病例的治愈率达到了80%。担负这座城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任务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应对各类重大传染病的“主力*”,被誉为上海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
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
3月20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委书记卢洪洲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表示,当前的防疫重点已全面从“内防扩散”转向“外防输入”,在此期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面对境外输入的压力非常大。
他表示,在防控疫情境外输入方面,宁可多花点人力、物力、财力,做得严格一点,也不要因为“漏网”,引起散发病例或小范围聚集性病例,从而造成更大的后果。
卢洪洲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如果有一个国家没有采取妥当措施,全球应对疫情高度警惕,高度防控的措施就要持续。“持续的时间越长,各国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越多,而且这种病*越有可能在人间像所谓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不少人开始期待夏天的到来能够让病*彻底消失,对此,卢洪洲表示,“不能指望夏天来了新冠病*就不传播了。”他指出,真正抑制新冠病*流行,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各个国家采取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同时,科学快速研制相关疫苗。
他呼吁,在这一次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国际社会以及世卫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敦促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病*彻底控制住,阻止新冠病*再次流行。
以下是红星新闻专访实录:
谈境外输入风险:
面对疫情境外输入压力非常大
有必要对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红星新闻:新冠病*全球化流行的背景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面临怎样的风险?与内防扩散相比,外防输入有何难点?
卢洪洲:新冠肺炎全球流行,大量的入境人员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于入境人员新冠病*核酸检测的阳性率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现在面对境外输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前一波国内防止扩散的经验,比如设关卡检疫排查,对于疑似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检测,这些经验都会用于输入性病例上面。
输入性个别病例一旦“漏网”,可能会引起小范围的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病例,造成更大的后果。所以还需要多花点人力、物力、财力,宁可能做得严格一点,也不要让它漏掉。这是目前我们的做法。
自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航班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降落。该航班发现4名有发热症状的旅客和2名报告服用过感冒药的旅客。这6名旅客及其4名同行者已由救护车转送至指定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排查与诊治。另有30名同机旅客经海关流调、采样后统一移送集中隔离点实行医学观察。图为严阵以待的救护车
中国*府的管控措施好,对疑似病人都采取了隔离,R0(基本再生数)就是0,迄今为止也没有在中国造成传染的新冠输入性案例报道。
红星新闻: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于应对外防输入做了哪些准备?目前对于境外输入风险的防控升级,对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排查,是否可以有效预防输入风险?
卢洪洲:上海公卫中心目前主要是对确诊病例进行治疗,我们把病人治疗好,管理好,把医务人员的防护做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对于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的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当然有必要,因为这是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疑似人员确诊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红星新闻:能否说国内目前传染风险是否已经很低了,对于海外华人回国避疫情您怎么看?
卢洪洲: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国家,海外华人回来,需要配合相关防疫检查,如果出现疑似症状,需要隔离或救治的我们要给予及时的救治,毕竟是自己的同胞。我们要在关口能把疑似新冠病*患者甄别出来,进行治疗,这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另外一个要广泛的进行宣传教育,让境外回国人员不要隐瞒病情。
谈疫情趋势
不要指望夏天来了新冠病*就不传播了
红星新闻:有人期待天气热了以后病*就能消失,但在全球目前疫情扩散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个可能么?
卢洪洲:目前研究发现,新冠病*不耐热。天气热了,环境中紫外线多了,病*在环境中更不容易生存,这一点是有利的。
但新冠病*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接触等传播,在自然环境中这种病*本身传播给人的概率就很小。人体温度37度,新冠病*还不是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不要指望夏天来了新冠病*就不传播了。
红星新闻:您对疫情还会持续多久怎样判断?
卢洪洲:目前(3月20日),新冠肺炎已经在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累计感染二十余万人,而且数量还在上升。对于疫情发展的判断,需要考虑防控策略是否得当,防控手段、措施能否落实到位等诸多因素。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如果有一个国家没有采取妥当措施,全球应对疫情高度警惕,高度防控的措施就要持续。持续的时间越长,各国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越多,而且这种病*越有可能在人间像所谓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新冠病*究竟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目前源头还没找到。从国内形势来看,防止野生动物交易,可以避免了类似于像华南海鲜市场这种悲剧的重演。
从国外来看,如果全球都能够采取严格的措施,又能够防止野生动物的交易,新冠肺炎或许可以尽快控制住,甚至不再发生。
谈疫苗研究:
抑制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靠疫苗
应在疫情持续地方尽早验证
红星新闻: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的研究有没有发现它的新特性?比如是否变异,病**性和传播力方面和早期比有没有发生变化?
卢洪洲:目前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变化,这也是好处。病*没有变,用原始病*来做的疫苗以及药物的研发,它都是有效果的。如果变了以后,我们疫苗研发有可能就失效了。
最终抑制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还是要靠疫苗。我们国内的疫苗研发已经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走在了全球前列,所以我想疫苗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
红星新闻:新冠疫苗研发的难点在哪?
卢洪洲:研发疫苗有很多策略,比如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等。研发一种疫苗,既需要考虑它的免疫原性,又需要考虑它的安全性、还需要考虑有效性。这是一个难点。当然,对于正常人接种疫苗了,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有效性。
另外,疫苗需要经过临床验证。因为国内疫情已经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形成临床验证?这就和当年研制SARS疫苗一样,因为后来没有SARS了,怎么证明这疫苗有效果,这也是一个难点。
因为人打了疫苗之后会产生抗体,但抗体有没有保护性,必须要经过疫情的验证才行。
我建议这次疫苗研究在动物实验成功以后,可以在国际上一些疫情还在持续的地方尽早的得到验证。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应对疫情。如同当年中国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击退埃博拉病*一样,很快有了非常好的验证。
红星新闻:当年非典疫苗在研发过程中时,疫情就结束了,因此非典疫苗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如果这次疫苗研发赶不上疫情,研究出来的疫苗还有意义吗?
卢洪洲:赶不上也有意义,可能下次才会再来呢?疫苗的储备对于未来类似病*的防控有积极意义。以埃博拉病*为例,年病*首次在非洲出现时,没有疫苗可用,然而在年-年博拉疫情在西非国家,及-年在刚果金暴发时,有超过20万人注射了埃博拉疫苗,及时地抑制了疫情的扩散。所以要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延伸阅读:
钟南山院士:6月份结束疫情是可以期待的,夏天新冠病*不太活跃
3月12日据
人民日报,钟南山院士:假如有一些国家不把疫情的危害性传染性,结束时间不太好说。一般情况下,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天,新冠病*是不太活跃的。但还是要取决于各个国家的重视程度。随着疫情严重的国家的重视程度提高,我认为,6月份结束疫情是可以期待的。新冠病*随着升温而消失?张文宏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病*是否会随着升温而消失的问题,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现在很难讲,大概率可能是的。
他表示,“大家要记住一点,年美国的流感是跨季的,就像SARS在中国也跨季了。美国的流感是3、4月份开始的,然后是第二年大规模开始的,所以说并不是病*一到夏季就没有的,不然一到夏天就没有了怎么还会延续到下一年?”
在另外一个采访中,张文宏表示,从经验角度来讲,大家是比较乐观,但是我们不能依靠天气转暖。如果完全依靠天气转暖,就会丧失很多机会,可能有更多病人去染病,可能有更多病亡率。每个病*的情况不一样,不能按照经验和习惯,认为到夏天这个病*就会清除。而且不排除,有的冠状病*天气热了还会染病,还会传播。因此对于这个病*,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多管齐下,不能依靠天热会自然消散(的想法)而掉以轻心。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红星新闻人民日报澎湃新闻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