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隔离的经济账这么算,合理吗
TUhjnbcbe - 2022/9/17 23:04:00

最近大家隔离在家,对稳定大局是非常有益的,很多国家都惊叹我们的执行力和自觉性,更有不少医护人员报名奔赴疫情前线支援,更体现了勇敢无畏的精神,对这些逆行者们表达深深的敬意,没有你们筑起一道道城墙,普通百姓就不会安稳的宅在家里享受阳光、品尝家庭温情。

隔离在家里,从宏观经济学层面来说,还是会造成损失的。有个经济学家是这么来计算经济账,他是从生命的价值角度来考量的。他认为,发达国家生命的价值在10-60倍的人均GDP之间。于是他做了一个假设,假设生命的价值按照30倍的人均GDP来计算,人的一生按照80岁约等于天来计算,于是他得出了下面的公式:

天=30乘以人均GDP

推导出天的生命=30%的人均GDP

再继续计算得出:1%的GDP=10天的生命

他得到的这个结论参照了不同人均GDP和人均寿命的情况,发现基本吻合。

他根据这个结论得到了如下推论:

根据历年流感的数字,如果不采取大面积的强制隔离,那么在常规防治措施之下,流感的感染率也不会超过整体人口的10%,一般死亡率在0.2%,那么整个人群的死亡率是万分之二。

再假设流感病死的患者的人均寿命是60岁,而整体社会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病死的人就缩短了20年的寿命。以整体人口万分之二的死亡率计算,整体人均减少20年乘以万分之二,就是千分之四年,一年按天计算,就是乘以4,再除以,等于1.46天。于是他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平均来说,一次大面积的流感,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当于人均寿命减少1.46天左右。

他由此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对每一个流感的人,假设10%的人口隔离14天的话,由于在此期间不参与财富创造,所以这些人损失的GDP是30%*14/=1%左右的GDP。

此处,这个算法似乎有点问题,因为他前文提到了1%的GDP相当于全体人口10天的生命,而现在隔离14天,在经济意义上,相当于损失了14天的生命,但这里的人口基数是10%,也就是隔离14天损失的GDP应该是0.14%,而不是1%。

所以他由此得到的后续结论都有点存疑。比如他说采取完全隔离来治疗流感是不合理的,所以没有一个国家或社会会采取隔离所有流感的人的措施。

这个科学家自己也说了,要采取科学而理性的态度来控制疫情。

他的这个观点,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首先,他提到的感染率是有问题的。

我们看看历史发生的事就知道。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大家可以从网上查到数据,当时造成了全世界10亿人感染,而当时全世界人口是多少,是17亿人,超过半数被感染,感染率早超过了他所说的10%,达到了58%。造成了万到万人死亡,死亡率按万人算,达到了1.4%,而不是他说的万分之二。由此可以看出他所计算的模型太理想了,跟实际偏差很大。

其次,他说的流感,虽然感染性也比较强,但人类已经对它很了解。

而新的病*,我们完全一无所知,其传播的途径也是后来才得知,而且有可怕的潜伏期,潜伏期内也能传染别人。如果像他说的,不采取全部隔离,那么扩散的速度会非常快。已经有计算机高手做过仿真模拟,几乎在几天之内就会蔓延全国,那个时候谁来抗击疫情(都感染了)。所以这个经济学家所说的假设前提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病*传染的不确定性。

第三,没有考虑潜在的影响

这些死亡的人数,对一个时代来说,也许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死去的人,在时代而言,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尘埃,但是,对每一个家庭来说,他就是一座山。有些家庭就这么毁掉了。所以这个经济学家的结论前提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人文关怀。如果我们不采取全面隔离,那么当感染人数达到一个阈值后,可能会引起社会震荡,那么你有没有算过,这个社会震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有多大?可能不法估量。

所以,作为一门跟人们紧密相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远不止表面的经济数字,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因素,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需要更加接地气一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隔离的经济账这么算,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