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布斯中国
年11月1日是第四个“世界流感日”。今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局势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叠加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当流感遇上新冠肺炎,如何提高公众呼吸道传染病预控意识、做好自我防护,降低罹患流感和高危人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是当下全社会都高度关心的话题。在“世界流感日到来之际”,罗氏制药中医院院长于广*教授、消化感染科主任张婷教授呼吁人们提高防控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携手抗击病*。
别把“流感”当感冒,正确认识“流感”很关键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引起,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WHO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致约5%-10%的成人、20%-30%的儿童感染,造成多达万例重症病例和65万例死亡[1][2]。根据中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每年平均由于流感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为8.8万,该数据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数的8.2%[3],对公众健康带来重大威胁。
流感和感冒,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流感与普通感冒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流感症状来势凶猛。图片来源:unsplash
医院院长于广*教授介绍:全国从今年3月份开始流感发病率又呈逐步上升趋势,这和疫情整体防控稳定以后,人群的流动明显增加,大家的防控意识有所懈怠有关。尤其是今年全国大范围突然降温,气温的骤变也容易引起流感的发生。在流感高发季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1、加强公众流感危害和预防宣传;2、医院要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减少患者预检分诊时间;3、家庭要储备好抗流感病*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流感和感冒,一字之差却大不相同,流感与普通感冒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流感症状来势凶猛。于广*教授进一步强调: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有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流感流行的主要是甲流和乙流。流感的危害比普通感冒严重很多,普通感冒临床表现一般为流涕、鼻塞、低热等,症状比较轻,一般会在1周内自愈,很少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也很少出现并发症。而流感传染性强,对器官损伤较大,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同样都是呼吸道疾病,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着很大区别。
流感抗病*“*金48小时”,避免严重并发症。
张婷教授谈到:预防流感和新冠都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流感高发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如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应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流感季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表现,学校应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治疗,并按照医嘱在家休息。如明确为流感,在病愈之前不要上学,至少要隔离一个星期,以免发生学校内传播。同时,学校要积极做好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小朋友养成勤洗手和正确的洗手方法,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年秋冬季,都是流感疫苗的接种高峰。《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建议,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于广*教授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流感季前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减少人群感染流感的机会、降低重症流感。最后,希望大家提高流感防御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流感高发季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认识流感、预防流感、抗击流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