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
今日18时02分,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第四个节气,但却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也是最为传统的节日之一。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所谓“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几个月就要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至”有极致的意思,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冬至一阳生”,这一天,天地间的阴气盛极,而阴阳本为同根一体,阴到了极致,就会转化为阳。此时,人体的生理状态亦然,因此,冬至养生,不仅要护阴还需养阳。
起居
冬至节气,天气较之前更为寒冷,且自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期,要注意起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道:“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至来到之后,阳气藏匿,阴气盛极,万物渐于休止。我们应当顺应节律变化,在冬至适当增加睡眠,早睡晚起,不熬夜,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养精蓄锐。
冬至,也是整个冬季需要养护的重点是肾脏,肾在中医里有什么作用,对哪些人体器官和功能有影响,请参考《今日立冬,进入冬季要保护好它》(点击标题可进入链接阅读)。
此外,冬至应注意关节保暖。四肢较常暴露在外,易散失温度,被风寒之邪侵袭,寒性凝滞收引,易使关节僵硬,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疼痛、长冻疮等。因此,关节炎患者在寒冬须加强保暖,尤其膝关节、踝关节。此外,头部和颈部都是容易受寒邪入侵的部位,外出时,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例如戴手套、帽子、围巾等。凉从脚底起,这个季节应该穿上保暖鞋袜,以防止寒气从脚底进入。
饮食
饮食方面,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饮食以温热为主,如大枣、桂圆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注意温补适宜,不食太过辛辣刺激食品,避免生阳动火,内热积聚;同时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萝卜、白菜等。
前面提到冬养肾,冬至养肾,还需辨证,首先需要认清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食补。从年龄上看,中青年多为肾阴虚,中老年多为肾阳虚。确定属于哪种虚证之后,选择正确的饮食,才能真正养肾。肾阴虚者可多吃补肝肾、益精血的黑芝麻、枸杞、桑葚,既能益肾,又能健脾的甘薯、芡实、黑豆,以及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功效的山药,平常应忌吃或少吃辛辣、刺激之物;肾阳虚者可多吃能温补肺肾的核桃,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栗子,以及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的羊肉。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吃顿羊肉火锅就是不错的选择。肾阳虚者应少吃性寒生冷之物。
情志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天地间白天渐长,夜晚渐短。天人相应,人体的阴气也到了最高峰,之后阳气始生,开始了新的周期。此时应当助阳之藏,固本培元,最宜休养生息。适合精神内守,身心悉静,保持恬淡、愉悦的心情,勿大喜大怒以扰阳气,平时可练习静坐、站桩、琴棋书画等以怡养性情。
运动
冬季养生以“闭藏”为主,晨起运动不宜过早。起床宜待日出后,可躲避严寒,涵养人体阴气。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因为冬至时节,晨间夜晚的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容易调整不及时而感受风寒外邪。遇到空气混浊、浓雾遮天的天气,最好不要到户外锻炼,可改在室内进行。此外,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运动,必须做热身运动,活动全身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
更多冬季养生内容
部请返回顶进入“石老冬季养生专辑”阅读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彩回顾——
吃不起膏方,那就泡泡脚吧
好文转载:中医无绝症
防治感冒药茶四则
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医也有糖尿病
“从容面对,不再回避”——谁说阿尔兹海默症没有特效药!
珍藏了三十三年的教师节纪念币
Honey,让这个七夕节有点甜!
进入立秋要养肺,中医里的肺功能你了解多少?
宅家抗疫全靠刷手机?清肝明目配方少不了!
中药材里的保护动物:穿山甲药用的真相
古为今用,现代科学解释中药香囊为何能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