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原则,一夏少生病
#01
适当运动,通调气血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
需要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一般建议选择早上,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02
注意饮食,强身防病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会有粽子的身影。中医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比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的功效,鸭蛋*、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03
不要贪凉,护好肠胃
夏日严防冠心病突发
补水
养阴
夏季饮食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如怀山药、芝麻、鸭肉、荸荠、甘蔗等,平时可以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来泡水、熬粥或煲汤。
另外,夏季昼长夜短,阳气充盛,阴气不足。因此,睡眠时间也要做一定的调整,就寝时间为晚上10~11点,早晨起床时间为5:30~6:30为宜。
生津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夏季火热,苦味有降火的作用,所以苦味食物适合夏季。同时,人们在夏季出汗较多,容易丢失津液,而酸味有生津液的作用,所以将苦味食物和酸味食物搭配起来一起吃,能帮助人们降火生津。
苦味食物的代表是苦瓜,苦瓜性寒,能够清热、消暑、解*;酸味食物的代表是酸梅,酸梅具有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功效。
养心安神
夏季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夏与心相通,所以人体肝气减弱,心气渐强。人们的火气也会随之增加,建议不要大喜大怒大悲,凡事放宽心,才能达到降心火的目的。而且炎炎夏日,容易令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
从中医理论看,每天的中午11~13点是心经活跃的时段,建议上班族或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注意养神,可以通过午休为身体储备能量。午休时,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试试闭目养神。
另外,最近全国各地气温逐渐攀升,很多既往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要遵医嘱坚持服药,需要调整药物时,如改变用药剂量或增减某种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地用药。治疗期间,如心绞痛持续发作,需要及时入院治疗。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邓佩洁
初审:谢应捷
复审:方正杰
终审:陈慧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